但是,咳嗽和发热一样,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人的呼吸道内膜表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它们不断地向口咽部摆动,清扫混入呼吸道的灰尘、微生物及异物。在呼吸道发生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时,渗出物、细菌、病毒及被破坏的白细胞混合在一起,像垃圾一样,被纤毛送到气管。堆积多了,可刺激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引起咳嗽。其步骤为:肺吸满气体,然后喉头声门紧闭,胸腹同时用力,使肺内气流突然迸发冲出,将那些呼吸道的“垃圾”排出来。因此,只要炎症没有完全消退,排除“垃圾”的咳嗽动作就会一直存在。若硬是用药阻止咳嗽,这些“垃圾”会越积越多,从而加重感染,甚至阻塞气道。所以体质弱、老年人、胸腹部手术的病人,医生还特别鼓励他们咳嗽,把气管内的“垃圾”排出去,免得在肺部惹是生非。可见,咳嗽既有弊,又有利。
用药误区4:只要能好多贵的药都成
一些儿科门诊医生为了怕担风险,动不动就开最贵、最先进的药,如上文提到的给芳芳开头孢曲松钠;其次,某些诊所开大处方、贵处方与可增加收入、多发个人奖金有关,利益会驱使一些医生这样做。显然,这样做有悖医生的道德准则,也是造成滥用高档抗生素、浪费金钱的根源。
在此劝告家长们,不要一味迷信贵药、高档药。对于上感,价廉有效的青霉素应当是首选。当然,就是青霉素,也不宜滥用,以免出现耐药性。总之一句话:不需要时不出手,该出手时再出手。
用药误区5:打吊针比吃药好
“打吊针”是静脉输液的通俗称法,也有人称之为“打点滴”,是区别于口服给药、肌肉注射以外的一种给药方式。它利用液体的静压原理,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因此广受病人和医生的欢迎。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在患儿罹患诸如伤风、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时,盲目迷信“打吊针。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小儿因滥打吊针所造成的抢救和转诊事件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
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1。大大增加了药费支出,也增加了静脉补液机会,更是大大增加了患儿抗药性和过敏反应的危险性;2。由于输液瓶的入口处与大气相通,极有可能增加药液遭受污染的机会;3。人体一旦对药物不适应的话后果非常可怕;4。儿童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期,药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还不完善。滥用“打吊针”,极易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