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幼儿教育中的五大误区

2013/4/1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比如弹钢琴,很多孩子一开始喜欢钢琴,后来为什么不乐意练了?就是家长开始对孩子有要求了,下一节课要"还琴"了,老师开始有评价了。

  再比如外语,不是不可以学。但是家长也不要对孩子有任何的要求,让孩子增长语言敏感性就可以了。只要家长不要对孩子有要求,孩子就能学得快乐。

  亲子共读也是这样。家长只管给孩子读书就行,按书上的字读,孩子不理解也不用管。总有一天他会了解字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这是孩子自身的一种能力。这样的亲子共读,每天半小时,只要坚持下来,以后孩子写"小作文"肯定没有问题。

  正确的"幼小衔接" 萌发兴趣,培养各种能力

  鼓楼幼儿园自信地认为,他们的"幼小衔接",在全国的幼儿园中是做的是最好的。

  鼓幼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和琅琊路小学成立了实验小组,历经5年时间,重点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前书写、数的概念、游戏活动规则意识的形成等,进行了有效的衔接研究。

  当时鼓幼实验班的孩子,整班升入琅小,采取了长课短课制、班主任跟班制等,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完全衔接。幼儿园教到10以内的加减,小学就从10开始。没有入学考试。

  当时的琅小校长反映:刚入幼儿园时,鼓幼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鼓幼的孩子有一些跟不上。因为从来没有学过拼音、汉字、加减。但是鼓幼的孩子学习能力特别强,适应性很强,上学很快乐。他们的学习加速度非常大。到了三年级以后,班上的尖子生,都是鼓幼的。

  1997-2001年之间,实验班的孩子小升初。当时南外的招生,是全市统一考试。8万个小学毕业生,报考南外的有6万多。南外录取130多人,鼓幼的孩子占了30多。鼓幼80年园庆时,到南外去请鼓幼的校友签字。南外通知鼓幼的校友留下来,操场上黑压压一大片,南外的老师们都很惊讶。

  这是因为鼓幼的"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早认字,是培养空间知觉力、注意力、观察力、手眼协调力等,再加上各种兴趣的培养萌发。这些能力都准备好,小学就没有问题。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例如用铅笔"走迷宫",是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性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下围棋是锻炼孩子推理能力很好的方式。崔园长还建议:男孩子,可以多搭精细的积木;女孩子,可以练习绣花。

推荐阅读:

婴幼儿辅食白粥的吃法及误区

民办幼儿园收费后停办投诉无门

幼儿园老师否认自己虐童

H7N9禽流感让幼儿园修改食谱

一年内幼儿通常感冒六到八次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baby/a/20130411/93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