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简介及分类
医网摘要:肝包虫病(echinococcosisoftheliver)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受害。绝大多数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少数由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后致病,以形成寄生虫性肝包囊为特征,故又分别称作肝棘球蚴病或肝泡球蚴病。
肝包虫病(echinococcosisoftheliver)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受害。绝大多数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少数由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后致病,以形成寄生虫性肝包囊为特征,故又分别称作肝棘球蚴病或肝泡球蚴病。
中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内蒙、西藏等牧畜地区,20~40岁的青壮年就诊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2:1。该病已见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狗是细粒棘球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中间宿主可为羊、马、牛、人等。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常粘附在狗、羊毛上。虫卵为人吞食后,在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六钩蚴,能穿过肠系膜,进入门静脉系统。
其中约75%的幼虫被阻留于肝,尤其是右半肝内,少数可随血循环散布到肺(占15%左右)、脑、肾、脾、眼眶、肌肉等部位。
主要分为两型:细粒棘球蚴和滤泡棘球蚴,前者较多见,称单房型,后者少见,也称多房型。感染途径主要来自牲畜粪内的涤虫卵进入人体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孵化成为囊幼,囊幼穿入小肠肠壁后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并形成包囊,其内壁(包括内层和角质膜)形成内囊。病变周围与肝组织间反应性形成纤维外膜,称为外囊,内囊的胚层可形成含有头节的生发囊,并形成子囊。
责任编辑:宋艳丽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wk/20110111/340123.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