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精神心理病

“下班沉默症”会引起哪些问题?

医网摘要: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能减轻情绪负担。人们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职业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人们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其实,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能减轻情绪负担。人们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职业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人们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其实,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专家建议,对于工作劳累而“下班沉默”的人,亲友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介入,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面对有类似症状的人,亲友要更重视日常的关怀,学会倾听,认真体会对方感受。如此一来,“下班沉默症患者”会更愿意向亲友敞开心扉。

  作为单位员工,即使工作繁忙,也应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或者向西方很多国家那样,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或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下班沉默症”折射出哪些现象?

  这些年来,各种权威的调查数据都表明,我国国民的阅读率都在持续下降,但同时,我们的出版业却没有走向萧条。与以往有区别的是,一些纯文学和哲学文史书刊日渐在市场上消退,而各种专业实用书籍越来越丰富和庞杂,尤其是一些职场“圣经”类书籍更是盛行不衰。比如《细节决定成败》等。所以,如今人们不是不读书了,而是读书的“目的性”强了,往往带有功利的动机。

  从“阅读功利化”来审视“下班沉默症”,就不难发现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换言之,下班后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缺甚至有意回避,不意味着情感表达的退化,而是情感交流日趋“工具化”而导致的某种必然结果职场上,无论是与上级和同事交流,还是应对客户,都关乎职场升迁和职业利益,“笑容满面”的情感交流其实更多是以程序化路径出现,作为一种工作载体,没有多少真情含量。而与亲友的交流则不能形成互动的利益链条,“下班沉默症”的存在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情感工具化”其实不仅有“下班沉默症”一种表现形式。之前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据悉春节期间,中国各类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230亿条,以2009年末中国7.47亿手机用户数计算,平均每人发送短信30.8条。我相信这种数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水分,每逢年节,拜年祝福短信就开始满天飞来。只不过,短信虽然多,但却同质化严重,不是群发就是转发,发短信拜年其实更像是一种形式和“例行公事”。

  事实上,现代人已经太过依赖现代化的工具来表达情感,也渐渐习惯了将情感物化和职业化,只要能带来利益,只要能节省时间,只要能更有效率,只要能更方便快捷……情感表达“工具化”已经侵吞了我们的传统人情信仰。可人是有情感的高级生命,人情是维系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的精神纽带正如汽车不可能取代走路,电脑不可能替代写字,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让工具主宰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情感,还有灵魂。


责任编辑:易美华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l/20120815/780865.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