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心脑血管病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医网摘要: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起搏的方法,可治疗多种严重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起搏的方法,可治疗多种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护士对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严密的术后观察,可早期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提高疗效。我科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共为18例患者植入人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跟踪回访效果满意,现将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岁。Ш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1.2 起搏方法:起搏器安装手术均在介入导管室X线透视、无菌操作下完成。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分离皮下组织,形成一囊袋,在X线透视下插人起搏器导管到右心房及右心室,电极至右心房及右心室尖部后常规描记单极心内膜电图,调节起搏阈值、起搏频率、感知等起搏相关心内参数。其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后,再连接脉冲发生器,将其植入术侧胸大肌前皮下囊袋内固定,生理盐水100ml加入凝血酶500单位、庆大霉素16万单位冲洗囊袋,逐层缝合[1]。

  2 护理与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宣教:(1)向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教育,着重讲解心脏起搏器的性能和作用,介绍手术方法,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早期的体位、活动方式等,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手术的适应和配合能力;(2)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技巧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前如有咳嗽问题,应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止咳药,术中如有咳嗽,指导患者可做深呼吸或及时告诉手术人员。向患者及家属简明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起搏器的特点,告知患者术后24 h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电极脱位,指导患者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右心室壁的紧密附着。但健肢、臂部可以活动等,以利于术后的配合。

  2.1.2 术前准备:做好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皮肤清洁工作,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l天如入睡不好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和抗凝剂,尤其是阿斯匹林药要停用3天以上,以防止囊袋内渗血。嘱患者术前4h禁食、禁水[2]。

  2.2 术后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防止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2.2.1 体位:术后绝对卧床24h,取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并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处术后用盐袋压迫4~6h,植人起搏器的同侧肢体绝对制动以防止电极移位,影响起搏效果。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伤口,24~48h后嘱患者取半卧位,72h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同时指导患者作上肢及肩关节的适当活动。

  2.2.2 皮肤护理及防止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盐袋压迫6h,每班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发红,术后每次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伤口是否有压痛,局部有无血肿,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术后心电监测:术后入住CCU病房,立即描记心电图一次。常规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护3天。同时注意询间患者有无不适主诉,如有咳嗽,嘱患者勿用力,也可将双手按压伤口处。12 h内密切观察心电示波,注意观察心率和起搏器是否一致,注意并发症的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如果(1)有起搏信号但其后无心电信号,提示心内膜水肿,有导致起搏阈值升高的可能。(2)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不良、移位。(3)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未按所需设定,考虑为起搏器感知不良。(4)若出现起搏频率奔放,是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患者死亡。(5)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减低、心悸、头晕、头胀痛、血管搏动。一旦发生上述问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3]。

  2.2.4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粗纤维、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粗纤维饮食可预防便秘。术后患者出现便秘大多因为排便方式改变引起,因此,术前的床上排便指导尤为重要。在本组1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便秘,给予脐周按摩10分钟,每日两次。指压足三里穴,中药六味能消口服后于次日排便。

  2.3 健康指导

  2.3.1 体力活动要适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3个月应避免剧烈活动,可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也可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低强度活动,嘱患者术侧肢体要避免大幅度活动,以避免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发生移位。3~6个月后,体质好的中青年可恢复工作,老年患者如不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脏病,活动量以不出现气促、胸闷、胸痛和下肢浮肿为度。

  2.3.2 日常生活指导:(1)衣服不可穿得过紧,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压迫。(2)接触微波炉、遥控器,如自觉心率改变,应离开1.8~3m,一般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3)教导患者必须按时按剂服药。(4)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心情要开朗乐观、保持情绪稳定、少生气、戒烟酒,进食不宜过饱,保证充足睡眠。

  2.3.3教会患者自测脉搏: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定时测量心率并做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就诊查明原因。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样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20min。

  2.3.4 随访:积极宣传随访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我们对每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要求在3个月内应每个月门诊1次。若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头晕、黑朦、自测脉搏缓慢或出现呼吸困难、双下肢肿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出院时为患者制定封塑防水的保健卡,标明起搏器型号,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主治医生通讯号码,复查的时间安排。

  2.3.5 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片:如果乘飞机旅游,要告诉机场检查乘客携带金属物品的工作人员。如因病到院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已安装起搏器。告诉患者及家属,医院中多种仪器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等均会对起搏器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2.3.6 家庭及工作环境的干扰:起搏器在设计上尽管专家也考虑了一些正常电器的影响,如家用电工具、微波炉、低功率电台等,仍要注意在维修电器时应按原设计进行维修,接地可靠,否则电磁波或微波泄漏对起搏器有致命性干扰。另外,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均有影响,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应避免接近此类设备[4]。

  3 体会

  近些年来起搏治疗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已达到相当成熟、先进的水平,救治了众多的心脏病患者。通过18例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手术成功与有效护理、特别是术后健康指导密切相关,因为安装起搏器的患者终生携带、终生的自我维护与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保持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使患者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nxg/20110321/356850.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