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节气饮食: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吃粽子:从养生学角度看,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粽子清香糯滑,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热量约为200-300kcal,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现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枣粽、八宝粽,还有肉粽、板栗粽、辣粽、咸蛋粽等,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并且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端午节时间我国已大部分进入暑热夏季,而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大枣补中益气、栗子补气健脾、益肾,蛋黄富含卵磷脂、维生素A,肉类富含蛋白质,这些都更加丰富了粽子的营养。在此季节食用粽子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营养更全面。
不过,粽子味美,但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大米粽或五谷粽;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端午节传统运动通调气血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雄黄酒不宜多饮极易中毒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传统饮雄黄酒的习俗是一种恶俗。在南方地区百姓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目的也是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众所周知,砷是剧毒物质,毒性极大。人如果误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便中带血,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外用则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