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同性父母应该咋办

2012/11/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一个故事:男孩从父母的骄傲变成了“耻辱”

  “以前觉得爸爸妈妈是比较时髦的人,没想到在性倾向上他们那么保守。”广东某高校大三男生小高坦言,向父母“出柜”(即表明真实性倾向)的结果令自己很失望。

  已经三个月了,爸爸面对他一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当我是垃圾一样。”而妈妈仍然在用“泪眼攻势”哀求他跟女孩交往:“你才19岁,也许能打动你的女孩还没来,到时说不定你能改过来!”

  小高说,其实早在初二时,他就发现自己对女生没多大兴趣,反而对“兄弟情”更有感觉。高三时,从网络、电影中获得的知识,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倾向。进入大学,接触到同类,他终于确定,自己属于人群中的3%——同性恋者。

  家在广州的他,现在最怕的是周末回家。他怕看到父母痛心的表情:从小都是父母的骄傲,如今却仿佛变成家庭的耻辱,这让心高气傲的小高不能接受。他说,也许向父母出柜这一步自己走错了,“但我又不想像有些人那样,瞒到30多岁才讲实话,太委屈!”

  专家解析: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青少年比过去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受到了网络和同伴的坏影响,从而变成了同性恋。

  “美国曾经有过同性恋者‘出柜’年龄年轻化的阶段。”从事社会工作超过35年的美国社会工作专家怀恩(CaitlinRyan)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调查显示,美国男女同性恋者在13。4岁就已确认自己的性倾向。从全球范围来看,“同性恋年轻化现象”一度被视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怀恩说,同性恋者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强大压力,对自我性倾向无法认同,因而表明性倾向多在成年之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同性恋是后天习得、受情感创伤或者受他人影响”的观点,继而使得父母有了“同性恋可以矫正”的希望。

  然而,怀恩博士对“家庭接纳对青少年LGBT(即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英文名称的缩写)人群的影响”这个课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深入研究。研究显示,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遇到第一个触动情爱感觉的对象,通常在10岁左右。

  受传统文化和性观念的影响,父母往往能注意到孩子对异性有好感,而对孩子的同性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早地表明性倾向,与如今社会环境宽容,获取同性恋相关资讯更为方便有关。”

  家庭不接纳

  抑郁症发病率高七倍

  当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LGBT时,大多会用“管教”的手法来纠正孩子的性倾向,这包括打、骂、隔离,甚至赶出家门等。“他们的动机是出于爱,但这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怀恩说,她把家庭对同性恋青少年的态度分为三类:拒绝、排斥;矛盾、中立以及认同、接受。

  其中,拒绝的家庭往往用“混蛋”之类的贬义词称呼孩子,拒绝接受孩子的现状,禁止他们与朋友联系,甚至有暴力行为。而接受的家庭则对孩子表示关怀,邀请他的同类朋友到家中做客。矛盾、中立的家庭,则多采取鸵鸟政策:“不承认,不拒绝,不接受。”

  同性恋者时常伴随着抑郁、自杀、毒品、艾滋病感染问题。研究显示,不同接纳程度的家庭对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几率的影响相差巨大。“同性恋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接纳他/她的家庭,与一个接纳他/她的家庭,HIV感染率、自杀率都是后者的3倍,而得抑郁症的几率是后者的8倍。”

推荐阅读:

少女初次性生活指南

十大令人瞠目的性爱记录

女性手淫方法及注意事项

老婆未“尽性”?七招教你看清楚

女人9种情况下千万别过性生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121115/83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