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出版的《我的身体》的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女孩问爸爸她是从哪里来的。爸爸回答说:“两只蝴蝶趴在一起是为了生小宝宝。有一天,你妈妈对我说,咱们也要个小宝宝吧。于是爸爸的精子就钻到了妈妈的卵细胞中,就有了你!那时的你只有针尖那么大,之后,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最后钻了出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宝宝。”
文章的段落之间有一幅幅插图,形象地解释着文字的含意,有精子冲击卵细胞的画面;有不同时期发育的胎儿;最后是母亲分娩出带脐带婴儿的场面。文字和画面纯朴自然地讲述着孩子有时不太理解的现象。
美国的学校,从小学二年级就着手进行性教育。日本的小学,二年级的生理教科书上就有《生命的起源》。而在我国,课本上仅有的几篇生理卫生的章节,也大多被老师有意地跳过。
专家们说,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一是要科学地进行解释,不要信口雌黄,误导孩子,诸如男孩的“小鸡”是多余的,等我有时间用剪子给他剪掉,结果酿成了悲剧。二是实在难以回答的,要和孩子一起查字典及有关书籍,让孩子自己去看,从而使孩子养成对不懂的事物积极向“老师”请教的好习惯。三是正视现实和国情,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性道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