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杨玉环谁更有能耐
2015/10/27 来源:三九养生堂a-A+
再说说杨玉环的艺术专业
杨玉环通晓韵律,能歌善舞。
当时国家安定强盛,文化艺术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而杨玉环个人爱好是吃荔枝,一点都不体恤民情。
武则天的个人爱好以严法治国,可以说是美女的两个极端!武则天在位时期,对待官员是不讲究门第的,国家内阁首相交给狄仁杰担任,而杨玉环则是帮她兄长要了个国家内阁首相来做。
当然杨玉环权利欲只是其家庭附加给她身上的,而武则天的权利欲则是属于个人的。
武则天与杨玉环都是悲剧性人物,武则天是敢于挑战男权社会体系的,而杨玉环则是与男权社会妥协了,而武则天最后的悲剧就在于接班人无法延续,儿子是李家的,女儿是自己夺权道路上的牺牲品,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和平演变了,而杨玉环则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武则天与杨玉环都是悲剧性人物
说到女人祸国,她们二人都曾遭到“红颜祸水”的抹黑。其实杨玉环不就为家人谋求了个高职吗?
不就是有点个人爱好吗
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那么也是孤掌难鸣,何必要把责任都推卸到女人身上呢?只能说明,男人本身就有责任。
两位大唐美女各怀风流,各有千秋
而武则天在刚开始参与政治的时候,还是高宗要求的,是高宗给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而酿造了以后的悲剧,唐高宗当时是要削减她的权利的,可对于武则天这样权利欲极强的女人,只能膨胀不能收缩,历史的一个偶然制造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又要把必然的责任推托到偶然的身上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两位大唐美女各怀风流,各有千秋。
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高出一筹,而杨玉环则在艺术上胜出,其他方面大体不相上下,至于要说武则天和杨玉环究竟谁更有能耐,还是那句古话说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历史上的皇后:哪一个皇后把皇帝逼疯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地方现在叫“太子湾”。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
凤娘出自武将之门,敢说敢做,但赵惇成了太子后,变得唯唯诺诺,孝宗笑他跟着笑,孝宗忧他也跟着忧,生怕太子位不保。这让李凤娘非常不爽。
这样的不爽竟持续了19年。1190年,孝宗为高宗守孝而退位,43岁的太子终于登上皇位,是为宋光宗。李凤娘也如愿以偿坐上了皇后宝座。
可是,皇后自有皇后的忧虑,废后的事不是没发生过,凤娘熬了19年,不能也不会让其他女人坐享其成。
一日,光宗洗漱,见一旁宫女手如柔荑,禁不住说了一个“好”字。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送来一食盒,打开一看,竟是那宫女的一双手。光宗吓得一口气往里憋,怔在那里。
光宗有位黄贵妃,对他很是知冷知暖。
光宗继位次年,要祭天地宗庙,出宿斋宫。李凤娘趁着这个空隙,召来黄贵妃,责她蛊惑病主,令内侍持大杖把黄贵妃活活打死。
光宗接报后,非常惊骇。次日郊坛祭天,四面阴霾,突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蜡烛像鬼火一样。这一踉跄回宫,光宗的精神病就发作了。
眼见丈夫成了废物,李凤娘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要立赵扩为太子。
但是,仍拥有实权的太上皇孝宗有不同意见,老二的儿子赵抦更中他的意。这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却又敢怒不敢言。
而李凤娘就不一样了。孝宗召光宗赴家宴,李凤娘独自前去,当面要求孝宗立她儿子为太子。
见孝宗沉吟不答,按捺不住责问公公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你赵家明媒正娶,赵扩又是我亲生,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
这话惹得孝宗大为光火。孝宗不是高宗的亲生儿子,谁都知道在这事上回避几分,就她李凤娘竟敢这样气势汹汹来逼问,孝宗当场拂袖而去。
李凤娘回宫后也没闲着。向光宗哭诉此事,添油加醋说孝宗另有打算,不要说太子,就连你这个皇位恐怕也难保。
光宗本就对孝宗满肚子疑惧,这下更是翻脸了。光宗的翻脸方式,是避而不见。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