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冷这七个器官越容易感冒

2016/2/12 来源:凤凰网a-A+

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夜间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杨力教授提醒,此时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专家建议

杨力教授建议,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补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饮水,也包括从呼吸道“摄取”水分。

具体做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十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此外,自古有“秋冬毒雾杀人刀”的说法。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

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杨力说,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此外,冬季人体的代谢变慢,如果此时过度进补,比如吃太多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和补品,也容易把胃累坏。

专家建议

因此,从饮食上来说,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广东人常煲的猪肚鸡汤,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养胃食物。

用猪肚一个,土鸡一只,加入20粒胡椒炖煮1个半小时即可,有温中、健脾、和胃、散寒的作用。

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宋海涛说,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专家建议

为了帮鼻子顺利过冬,可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

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一次,可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为了防止鼻黏膜干燥,还可以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起到滋润、清洁的双重功效。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

但是,其中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

而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

宋海涛说,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此外,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也格外重要。

 专家建议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戴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160212/126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