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秋习俗:为啥要吃月饼

2010/9/1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中秋尽管有赏月、吃月饼、观潮、燃灯、玩兔儿爷等等习俗,但最主要的活动也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几乎家家户户在中秋都会沿袭这两个习俗。古代有一个叫袁景澜的诗人,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咏月饼诗》:“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如何制作月饼以及亲友们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娓娓道来,甚是详尽。

  现代人们对月饼热情及追捧,可以说是比古人要高千百倍,几十万的月饼年年有,今年还出了个买月饼送房子的消息,月饼究竟是什么时候成为中秋节的专有食物的呢?

  月饼始于古代面食,又叫“宫饼”、“月团”、“胡饼”、“小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其制作增添了辅料,于是这时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唐代时,民间已有专门从事饼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只是那是还不叫“月饼”,据说,“月饼”之所以叫“月饼”是源于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民间传说仅是传说而已,“月饼”这一名称有正式记载的是明代的《宛署杂记·民风》一书,书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man/a/20100917/30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