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称:未来选移植器官就像逛超市

2011/1/12 来源:《扬子晚报》a-A+

    第三步:制造器官

    代表技术:人工诱导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比如,以干细胞为“种子”,可以培育出人的组织器官。

    “以器官移植为例,供体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人工诱导干细胞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杨焕明说,通过人工诱导干细胞来形成皮肤等一些简单的组织和膀胱等简单的器官,在技术上已经实现。

    第四步:创造生命

    代表技术:合成生物学

    去年5月20日,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诞生。这个被命名为“辛西娅”的人造细胞,是完全由人工设计、化学合成的,并且可以正常生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

    杨焕明说,从这个小细胞开始,人类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这个小细胞是合成生物学的一大步,标志着人类已经从阅读序列到创造序列,从解读基因组到重写基因组,完成了质的转变。生命的本质已经变成了序列的、数据的,“爹娘”成了计算机,生命也是可以设计的。

    基因技术:天使还是魔鬼?

    基因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惊讶的进展。基因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那科幻小说及电影中充分描绘的一幕幕“悲喜剧”是否会真正实现呢?

    喜 器官移植将不再困难

    在目前的器官移植上,供体缺乏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但杨焕明教授指出,在提供可供人类移植的器官上,目前技术已经有多种。“比如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猪的内脏器官被移植到人体身上,而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通过人工诱导干细胞分化,将来也可能大量‘产出’器官来。”杨焕明院士介绍,国外甚至已经成功完成了这样的实验,通过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两个心脏,将其中一个心脏组织去除后,结合转基因和克隆技术让老鼠长出如假包换的人的心脏来。目前这些“生产器官”的基因技术虽然离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可以设想,一旦实现,供体器官将不再是短缺,人们甚至有可能像逛超市一样选择自己需要的器官。

    忧 基因会否成为“天谴”

    在基因技术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基因技术也“疑虑重重”。转基因食品会否隐藏着新的毒素?克隆技术会不会滥用于人类?……“从人类历史上来看,每次科学的进步都为干坏事带来了方便,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拒绝进步。”杨焕明说,基因技术确实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基因技术的研究上,“人道”是始终需要被尊崇的。基因技术需要伦理来“鸣锣开道”和“保驾护航”。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10112/34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