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精子库九成捐精者为大学生 高补贴是诱因

2011/3/8 来源:广州日报a-A+

  一生只能捐一次 捐后要留指纹

  据卫生部规定,每位捐献者一生只能在一家精子库进行一次捐献,每位捐献者的精液只能用于让五名申请女性成功受孕。

  “主要从医学伦理和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指出,“此举降低因捐献者多次捐精而引发的‘同宗婚配’风险。”为避免重复捐精,精子库设立指纹识别系统。

  近年来,我国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群发病率不断走高。

  五年前,精子库曾对受精夫妇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不育夫妻最关注的精源指标前三位分别是:供精者的身高、籍贯和受教育程度。

  如今,全国仅有十家精子库,广东也只有一家。考虑到精源有限,提供精源时只能满足申请者对血型、身高等的基本要求。

  95%以上捐献者是大学生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是全省唯一一家获准向具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提供精源的公益性机构。通过在校园网站上发帖的形式,精子库呼吁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加这项公益活动,为众多不育家庭带来福音。

  为了保证捐赠精子的“高质量”,精子库目前已经将高校捐赠者的范围圈定在“重点本科院校的在校生”。

  “平均每年有四五百名志愿者完成捐精,去年比较多,有九百多人。”精子库工作人员马医生介绍,精子库保存的精液样本已经排到1500多号。

  据统计,精液合格率达到30%,比运行初期高了近十个百分点。马医生说,早几年来捐精的人多少有些害羞,而现在对此比较坦然,“我们在校园内的劝捐工作也好做多了”。

  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捐献者95%以上是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其中硕士和博士比较多。“按规定,捐精者年龄要在22~45岁之间,年纪越轻,精液质量越高。”

  唐立新说,多年实践发现,体育专业的捐精者精液质量最好,可能跟经常参加锻炼有关。

        大学生:担忧出现“雷雨”中情节

  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学生对于捐精仍疑虑重重。最主要的担忧在于“以后自己的孩子会和自己的孩子结婚,发生故事《雷雨》中的情节”。

  相比起其他大学,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相关知识,接受度明显较高。广州医学院大五的刘国豪同学认为,捐精很正常,上课学过相关原理,没有任何担心。“老师说精子每三个月循环更新一次,反正不捐也就浪费了。”

下一页:捐精者的亲身感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10308/35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