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新知
心理咨询师解读考生心理
家长够“宽容” 为何孩子还是“想不开”
隐形忧虑会传染
在大考来临前学生心理濒临崩溃的案例并不少见,心理咨询师介绍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家长在咨询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委屈,“为了孩子我掏心掏肺,他怎么成了这样呢?”更让不少家长觉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于孩子成绩的下降,他们通常都会“宽容”地说,“没事没事,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孩子怎么还会“想不开”呢?
面对中高考,一些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着急,虽然对着孩子“强颜欢笑”,对着孩子说一些类似“考不好也没关系”的话,但实际上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焦虑,而这种焦虑更会在家庭成员中“传染”。“其实孩子是相当敏感的,他们能听到父母心里的真实话语。”12355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实际上很在意孩子成绩,却依然装出若无其事状对着孩子说没事的家长,其实在孩子的眼里,这样的父母显得非常“虚伪”,那些宽慰的话听到孩子的耳朵里,更加显得苍白无力。
担心达不到父母期望,反而让孩子陷入自责
“你只管学习就好,其他的事不要操心。”在许多家长看来,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孩子一心一意去学习就是爱,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却是负担。“家长这么说,嘴上说是对孩子的爱,内心却有一种自私的想法。”文清分析说,这样的家长,他们不想让孩子长大,希望孩子永远都听话乖巧,他们让孩子只管去学习,因为这是唯一他们代替不了孩子去做的事情。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他们现阶段唯一可以报答父母的方式,一旦自己的学习效果达不到父母的预期,内心的愧疚就会对孩子造成沉重的压力,让他们痛苦不堪。”
当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世界就有了两个“我”,一个“我”告诉自己,辜负了父母的爱,承受不起父母的爱;另一个“我”又说,我快要被父母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当这个时候,第一个“我”又会说,你不是个好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你?
就这样,两个“我”在孩子的心里掐架,当孩子的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一种抵抗情绪,这种抵抗情绪往往都是孩子不愿意告诉父母的,他们会竭尽全力在父母面前压抑自己的情绪。
支招:做好家长的角色
想办法让孩子说出口,走出门
只有当父母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时,才能真正去宽慰自己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考生出现了紧张情绪,家长该如何缓解他们的这种紧张情绪呢?
“与其嘴上说没关系,放轻松,不如去倾听。”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当孩子处于焦虑状态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种焦虑说出来,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说出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在关键时刻没事找事,“只要孩子能说出来,就是减压。”运动也是不错的方式,每天学习很累的时候,哪怕就是10分钟跳绳,也能排解掉一部分的负面情绪。
下一页:考前家长“七大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