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就不可避免了吗?
专家表示,只要防范得当,类似东北农大的事件不会发生。顾为望提出了几点建议:动物手术教学不能采用市场上的动物,要经专门的法定机构提供,且买来的动物必须进行检验;学校要负起责任,全面开展动物实验安全、动物安全的管理、动物尸体处理的正确操作指引等课程;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戴口罩、戴防护眼镜,不允许抽烟、进食;同时,在经费上,也要适当增加,切勿贪便宜买染病的动物。
尤其在动物尸体处理方面要相当谨慎。一旦动物尸体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实验动物上了餐桌,或再次被实验室使用,不仅市民吃了不安全,而且科学的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顾为望表示,目前南方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尸体采用的是先冷存,再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统一收走焚烧的方式,已确保安全。
对话
访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
实验动物安全
警钟已敲响
去年10月,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提供的实验动物应当出具质量合格证明。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该条例实施近一年来的情况如何?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黄韧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据他透露,我省仍然有不少高校的师生对实验动物的使用不够规范。该所今年上半年就发现有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条件致病菌。他呼吁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否则,东北农业大学所出现的感染事故,有可能在我省重演
百家单位有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
南方日报:我省获得实验动物许可的单位大概有多少?
黄韧:我省实施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现有获得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大约有100家,实验动物科技队伍有近2万人。
南方日报:那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还是不少的,实验动物所起的作用也很大。法规实施后,这项工作有什么进展呢?
黄韧:我省从1995年开始,就对科技申报项目和成果奖项进行实验动物许可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但对于不评奖的项目就难以监管。
法规实施后,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为全国第一个法规授权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我们就可以主动和规范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对相关单位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强调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要求,比如当某人患有肺结核、真菌皮肤病等,就不适宜参与动物实验;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如果其因以上情况要调整工作时,雇主是不能解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