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脑瘫”这个医学术语还是吓坏了陈立。尽管萌生了放弃孩子的想法,他还是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始终被疼痛折磨的妻子并不太清楚这一切。“我疼得太厉害,只是隐隐约约听到他们说话。”王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30多分钟后,她顺产了一个4斤半重的婴儿。
这对父母没有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罗军发现新生儿的健康状态评估(阿氏评分)仅为2分,而3分以下即属重度窒息。
他一边让护士向家长通报情况,一边坚持插管抢救。3分钟后,婴儿的呼吸和心跳都恢复了正常,阿氏评分达到6分,基本正常。可穿过几道安检去通知陈立的护士带回了令人意外的消息,“家长说,孩子不要了。”
如今,这对夫妇已经不愿回忆当时为什么作出“不抢救”的决定。可在很多人看来,理由显而易见,“抚养脑瘫患儿对整个家庭是一场灾难”。
一则新闻或可为此提供例证。1998年,广东东莞的一对白领夫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一年后,这对早产的儿子被确诊为脑瘫。本来生活悠闲的母亲不得不承受重担,她带着孩子去各地寻医,亲手为他们熬制中药。她辞去了工作,每天抱着他们洗澡、喂饭,直到13年后。
这个迅速衰老的母亲曾经自信地告诉亲戚,“我坚信我的儿子可以走路出现在你们面前。”但毅力和决心并没有使病情发生任何改变,十几年后,她的孩子们依然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不能正常行走。
“我越来越老,两个儿子越来越重,我已经抱不动他们,如果我和丈夫不在了,他们怎么办?”最后,这个母亲在浴缸里溺死了双胞胎儿子。
可在手术台上,医生罗军来不及考虑这些,当看到刚刚出生的婴儿拼命地吸气时,他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救活他”。
然而,这个出于医生职业本能的决定却被很多人质疑。有人质问,“生命不是医生的实验品,这个孩子未来数十年生存问题由谁来解决?”也有人认为,“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很棒的,但是,这样却伤害了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的未来。”还有人干脆说,“谁救活的谁养。医生这样简直是作孽!”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郁琦却表达了对同行的支持。“孩子还没有被确诊,只要有可能残疾,家长就可以决定把他弄死吗?”这位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医生做的符合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曾经挽救希腊于瘟疫之中,他同时还是欧洲医学的奠基人。据说,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言中的一段这样写着,“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