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黑油厂老板跑路 姚晨喊话记者都是余则成

2012/1/5 来源:南方都市报a-A+

  查处

  2011年8月-11月台账记录曝光

  进货:340吨原料油未含一滴花生油

  销售:卖出约1万件黑油产品

  工厂每天都在出货

  在工厂的办公室内,执法部门找到了大量产销记录本,其中产品销售台账记录表记录了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1月26日的台账。南都记者卧底时间在2011年12月,暗访期间工厂每天都在出货,显然这份台账记录本是不完整的。

  但从台账记录可以发现,永隆食品厂生产的食用油,基本覆盖了珠三角主要城市,涉及广州、深圳、东莞、河源、佛山、中山、顺德、江门,外省的有湖南。每次销售记录都不少于100件,最多的为650件。

  一次性销售超过500件的城市有:2011年5月28日,顺德(收货人赵生),品牌为“厨独钟”;2011年7月22日,深圳(收货人余生),品牌为“福翠园”;2011年8月5日,中山(收货人杨生),品牌为“厨味香”;2011年8月16日,顺德赵生更是买了650件“厨独钟”。

  工商登记的永隆食品厂建厂时间为2009年3月,销售记录显示,2010年永隆食品厂销售并不理想,每次供货维持在100-200件左右,到了2011年5月后,销量逐渐攀升,每次供货维持在300件以上。

  “这几天天天都在出货,昨天还送了一车油出去。”据搬运工陈先生介绍,他来工厂干近2个月,每天都要往小货车上搬运满满一车货物,主要运送到东莞、佛山等地。“元旦没有休息,天天在加班送货。”陈生说直到昨天老板宣布放假,工人才停止工作。

  找不到一滴花生油进货记录

  南都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永隆食品厂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食用油,均在牌子上明确标注“压榨花生油”和“花生调和油”,配料也明确标注含有花生油。但执法人员在现场缴获的“原辅料进货台账登记表”上却找不到一滴花生油的进货记录。

  其中一张“原辅料进货台账登记表”上显示2011年8月-11月的进货记录,跨时4个月,共计18次记录,只有棕油(也就是棕榈油(8090,-18.00,-0.22%))和豆油(9092,-4.00,-0.04%),大部分进货量都在19吨左右,4个月共计进原料油约340吨。

  而在这四个月销售记录中,经过粗略统计,永隆食品厂居然销售了约10000件花生油,平均每天约80件,平均每天销售量为3吨,涉及品牌“金鹰唛”、“好日子”、“厨味香”、“金福星”、“厨坊”、“满意”、“金龙”、“康师傅”“厨独钟”等品牌。

  除“厨独钟”、“厨味香”商标上显示为调和油外,其他牌子大都标注为“压榨花生油”和“花生调和油”,配料表中明确显示有花生油。也就是说永隆食品厂在4月没有进花生油的情况下,向外销售了1万件花生油或含有花生油成分的产品。

  去年6月工厂曾被责令整改

  令人惊异的是,现场找到一张2011年6月30日由东莞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出具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上面显示质监局发现了永隆食品厂存在3大问题,首先涉及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情况,包括没有记录,车间有杂物,乱堆放,车间未及时清理;其次涉及生产的食品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名称不规范,未标示存储条件;最后是未遵守进货查验制度,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及相关证明文件。

  与这份整改相对应的,南都记者找到了一份2011年6月-11月的原油进货化验表,涉及大豆(4361,-1.00,-0.02%)油和棕榈油。除了进货查验制度,永隆食品厂有所改善之外,这份整改通知显示的内容,直到昨日永隆厂被执法人员查封,完全没有改善。

下一页:中堂镇政府清查食用油市场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20105/48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