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内超市下架又上架 求证红牛“添加门”真相

2012/2/21 来源:搜狐健康a-A+

  2月17日,《法制周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红牛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提出问题的答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网站上发布了相关的公告。”

  董金狮曾就上述问题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告诉他,早在2011年5月,该局曾就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关问题请示卫生部。这份《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复函》提到: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考虑到保健食品监管的特殊性,对已批准的保健食品,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按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中的有关要求执行。而红牛的产品正属于这一情况。

  董金狮认为,红牛“添加门”事件,正折射了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为何2012年的保健品却还是执行1997年的法规?董金狮认为,食品安全的“九龙治水”现象,其实反映了部门利益在作祟。虽然业内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集权”的呼声甚高,但由于关涉多个部委的切身利益,“集权”难以一时实现。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指出,“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一说,从法律角度来说值得商榷。1997年执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但《食品卫生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目前监管保健品的法律是《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李健律师说,新法取代旧法时,遵循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以食品为例,如果某食品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却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那么在2009年6月1日起生产的该产品就涉嫌违法,2009年6月1日前,该产品不违法。

  红牛饮料到底有没有问题

  在红牛R维生素功能饮料包装上,标注了适宜人群为“易疲劳者”,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

  董金狮说,“功能饮料”并不是药品,过量或是错误的饮用,会造成身体负担。同时他指出,如果身体健康,无特殊需求,不建议购买功能型饮料。特别是孕妇、儿童、病人以及老年人慎重使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不能喝这类饮料。

  董金狮还告诉记者,红牛的快速提神作用是由于其中添加的咖啡因成分。咖啡因有一定的利尿、脱水的作用,会进一步加重体液的流失。同时对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不利于疲劳的恢复,因此在大量运动出汗后不适合饮用含大量咖啡因的饮品。

  李健律师指出,食品厂家在表述产品的适宜人群时,虽无法定义务必须进一步细化,但从商业道德和自身发展来说,如果市场普遍发出了质询的声音,厂家如能作出更进一步的产品功能解释,相信在尊敬消费者的同时也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消费者对红牛产品一直质疑不断。

  据媒体报道,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泰国产的“红牛”饮料咖啡因含量普遍超过我国卫生标准要求,禁止进口泰国产“红牛”饮料。2009年,奥地利生产的红牛能量饮料先后被德国和中国台北检验出含有毒品可卡因,香港有关部门随后在三款红牛饮料中查出含可卡因。

  董金狮透露,红牛“添加门”事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下一步可能会整治保健品行业乱象。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20221/52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