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近视成年未必能幸免

2012/8/21 来源:广州日报a-A+

  预防:

  每天近距离用眼别超6小时

  黄教授认为,无论老少,要保护好眼睛,预防近视等眼病,最好方法就是不要一次性长期用眼,要少用眼、巧用眼,注意以下几方面:

  1.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累计最好不要超过6个小时,而且,每30~40分钟要让眼睛休息一下;

  2.工作时能听的不要看,能走动就别坐着;如果有条件,工作中的办公桌和家里的书桌最好放在前面没有物体遮挡的地方,有开阔的视野,便于眼睛休息时适当远眺;

  3.桌子上使用的台灯如果是白炽灯,最好为25~40瓦,光线从侧面照射进入,不要直射眼睛;

  4.操作电脑时,眼睛跟屏幕至少要保持50~60厘米的距离;多做室外运动,减少进入游戏机、电视、电脑等“促近视环境”。

  提醒:

  视力下降 经休息难缓解早就医

  黄教授提醒说,成年人出现的视力下降、视疲劳等症状,如果经过休息不能缓解或完全消失,不一定是近视这么简单,要及早到眼科就诊,排除眼部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影响,有些疾病会促使视力下降。比如,高度近视继续发展、糖尿病引起晶体屈光度改变、早期白内障、青光眼等,都是可影响视力的潜在因素,需要特别警惕——

  1.高度近视:

  多数为病理性近视,具有遗传性,表现为近视屈光度持续加深;如果高度近视患者选择的职业需长期伏案工作,其屈光度停止发展的可能性更小。值得提醒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容易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因为致密度增加,而使得其屈光能力增强,从而使近视度数增加,视力也越来越差。如发现自己的眼镜度数突然加深,不要忙于换眼镜,建议先到眼科排查有无白内障。

  2.糖尿病眼病: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青年糖尿病发病率也在增高,血液中血糖含量增高,尤其是突然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眼内房水渗透压降低,晶状体可能由于葡萄糖含量增加而处于相对“高渗状态”,晶状体发生水肿可致屈光力增加,产生近视症状,这也算是一种假性近视。这类患者先别忙着配眼镜,在得到有效的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近视症状就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青光眼:

  青光眼中的开角型以青中年较多,如果本身是近视、高度近视患者,其发生率更高。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是眼压波动、眼胀、眼模糊,与视疲劳很相似,不是眼科医生很难区分得清。
 

推荐阅读:

卫生部:国内患病人次数15年增20% 八成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

儿时风湿没有治疗 导致女子的心脏比头大

国外是如何千方百计帮孩子远离近视

感冒频成年轻人夺命杀手医生提醒勿用运动疗法

眼保健操到底能否预防近视?

近视治疗器材宣传火热医生称仅能短暂提高视力

运动不足也导致近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20821/78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