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雾霾等入选中国十大健康新闻

2014/1/20 来源:医网a-A+

 7. 两亿老人提升健康服务产业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以房养老政策、失独老人现状等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国家层面连续下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三项重大文件,老年医疗、养老、家政等健康服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关注老人,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在产业指导方向明确与国家财政拨款的双重刺激下,以健康管理为代表的我国健康服务业空间大开。尤其是中国老人突破2亿带来的“银发浪潮”,或将构建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而康复护理及老年用品成为“养老健康服务”这盘蛋糕中最耀眼的一块。

在探寻“第五波财富革命”的背后,急需的将是保证市场有序发展的有力政策支持和监管。

 8. 公众健康素养仍待提高

“气功大师”王林被追捧,福建泉州所谓的烤婴致死……公众健康素养、媒体从业人员健康专业素养仍待提高。卫计委11月发布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80%,健康传播任重道远。

披着“养生治病”外衣的大师们洞悉世人超现实的需求,不停宣讲似是而非的“神秘力量”和无法证实的治愈个案,他们在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强烈意愿中,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疯狂敛财。

而没有真相的批判也成了一种暴力。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健康专业知识,混淆逻辑关系,成为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聚焦负面制造噱头,变成了健康素养提升的阻力。在玄学土壤深厚、各种利益交织的当下中国,开展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9. 社会戾气滋生心理危机

长春盗车杀婴案(3月)、“复旦投毒案”(4月)、北京男子当街摔死女童(7月)、重庆十岁女孩虐婴事件(11月)……这些事件或是极端个例,但引发公众对社会戾气、心态暴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忧虑。

残忍的行为,对生命的冷漠,对道德底线的突破,对社会的恨意……极端个例升腾出的社会戾气,戾气扩散带来的破坏效应,正毁损着社会的肌体,销蚀着个体的幸福。

消弭戾气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之殇”,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防止个人和集体的情绪走向极端;让社会各阶层间互动更合理化、更有规则。当然,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需要媒体和舆论更多春风化雨的情绪疏导。

10.锯腿自医揭开医保短腿

2013年10月,河北人郑艳良因无钱手术,自己在家将溃烂的整条右腿锯下。自救悲剧揭示我国医疗保障范围“死角”,不少居民仍存在因病返贫、大病难医的困境。

这起震惊国人的“自医”案,刺中了大病医保的软肋,映衬出公共救济的缺憾。

让大病医治有最大化保障,不再有“看不起病”的悲怆,这需要对现有医疗救助制度进行刮骨疗毒,需要医改的持续发力。也只有这样,“郑艳良们”等弱势群体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我们不愿意再看到“自力更生”的中国病人。

此次发布会上还特别增设了“健康媒体阳光行动倡议”环节,多位媒体高管联合呼吁:要坚持“专业、科学、理性、责任”的报道原则,做好健康传播,致力于提高广大民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促进行为改变,弥合社会裂痕,最终助力健康中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40120/98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