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并存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京冀地区医疗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医疗秩序不够合理。一方面,北京、河北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大量河北病人到北京就医;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杨新建介绍,与北京相比,河北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够等问题突出,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偏低,缺乏优势专科和特色学科。2013年,全省每千人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分别为4.2张、2.1人、1.5人,三项数据远低于北京市的5.2张、3.7人、4人。尤其是医学大家、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导致病人疑难杂症必须到北京就医。
“在北京市内,则存在医疗资源紧张和浪费并存的现象。”方来英说,具体表现为著名医院挂号难和部分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效率较低,医院内部特色和知名专家门诊挂号难和普通门诊利用效率低,住院床位从部分医院的部分专业超100%的床位使用率到一些医院70%左右的使用率并存,无序就医现象突出,系统运行效率不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尚未实现。
方来英认为,目前北京看病难的主要是三级医院,同时二级医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吃不饱”,病人少。在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起码有30%~40%并非疑难杂症,不应到三级甲等医院来就诊,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河北一些家庭孩子患感冒都跑到北京儿童医院来看,这实际是一种资源浪费。
此外,医保异地报销系统不完善,也成为京津冀地区就医的一大难题。地处河北燕郊的燕达国际医院是一家民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距离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但这里床位闲置率高达70%。多位住在附近的“北漂”人士表示,异地看病存在报销手续繁琐、报销周期长等问题,所以燕郊的医院无论多方便,都很少去。
燕达医院副院长周怀龙表示,北京的患者到这里看病,需要先到北京市卫生局走程序审批,需要来回跑好几个地方。到燕郊看病时,需要患者先垫付现金结算费用,然后再把报销单据拿到北京报销。患者报销时,北京市有些部门还不承认燕达这种民营医院的检查报告,报销比例偏低。
优化资源布局极为紧迫
有关人士建议,应在明确首都医疗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推进首都医疗资源向周边省市疏解,切实提升河北及周边省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医保跨省转移等措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标本兼治缓解北京就医难。
其一,科学定位加强统筹,疏解首都医疗功能。方来英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医疗资源,比如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分区域建一些国家级医疗中心,让全国卫生资源更加平衡,缓解首都就医压力。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志坚等人士提出,北京可以是医学中心,但未必要成为医疗中心,全国人民都到北京来看病,从医疗成本、城市压力等方面都不合理。他建议河北等地可以利用土地等优势,建设老年病治疗机构,可以分流北京大量的病人,也能带动当地的医疗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
其二,加强区域协作,加快提升河北医疗服务水平。杨新建说,目前北京市在医疗方面有疏解的需求和外溢空间,而河北省有区位优势和空间优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支持驻京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帮助河北省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为北京分流外地就医人群。
其三,推进分级诊疗,改善就医秩序。方来英等人士认为,通过完善医保政策加强病人流向管理,是改善北京就医秩序、缓解三级医院压力的有效举措。要制定完善的分级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到社区医院首诊,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病再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流,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使三级医院专心致力于疑难病例和科研攻关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医保政策规定家庭医生首诊后转诊到大医院,医保才给报销。类似的政策我国也可以借鉴,引导病人合理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