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开启健康管理新模式

2015/3/30 来源:[db:来源]a-A+

  目前,健康与运动类的可穿戴设备已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如:可帮助医生区分人体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护目镜,可追踪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智能隐形眼镜,可监测睡眠状态的“魔豆”,可监测心跳和血压水平的腕带,能测量心电图、体温及活动量的T恤等。这些产品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目前如苹果、微软、谷歌、LG、三星、英特尔等IT巨头,基本已都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正在研发中。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据瑞士公司Soreon研究预测,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帮助挽救130万人的生命,挽救人数主要来自在医院监测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减少的死亡率。

  可穿戴设备有益防病和健康管理,让更多慢病患者和中老年人受益

  防病于未然。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用户日常佩戴可穿戴医疗产品,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早期防病和早期治疗的作用。

  慢性病管理。患者出院后持续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提升诊疗水平。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在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能够评价心率失常药物的疗效;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心脏疾病,需要及时复查以避免病情突变。

  个人健康管理。对于亚健康人群,可以督促锻炼,提高个人体能。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可穿戴设备,是针对一些正常人群的,例如蓝牙运动追踪器、蓝牙脉率表等产品,可督促人们进行运动锻炼。这种对于普通用户或者亚健康人群进行的个人健康管理,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另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

  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空巢与独居老人的增多、2.6亿慢性病患者的现状,将使实行健康管理、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不断增加。来自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4000万部,市场规模114.9亿元,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6.1亿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50330/106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