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养老保险费率应砍一半

2016/3/1 来源:生活晨报a-A+

事实上,到底多少钱够养老,国际上是用“养老金替代率”计算的,也就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计算。

一般来说,退休后每月收入能达到退休前每月收入的80%左右,就可基本维持老年基本生活所需,并保证一定的质量。眼下已经退休的父辈人群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到90%左右,因此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

不过,对于目前社会的中产阶层,已经过惯了“好日子”,基础养老可能不能满足其需求。比如不买高科技产品,不买新款手机电脑,不去最流行的餐厅吃饭。对于父辈来说这不成问题,但是对于网络时代的一代人来说,这些都是需要未来支出的,基础养老根本不够。

养老金继承制有望实施

人社部《实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参保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以全部继承。而在此前,参保人死亡,继承人只能继承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利息等资金,但个人账户中的政府补贴(含政府代其缴纳的养老金)的资金或余额,则不能继承。

多缴纳养老保险合适吗?

养老金划算与否与人们的预期寿命有关。以5000元月薪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为例,分别缴满15年和35年,根据现有的养老制度计算,不论是哪一种缴费方式,60岁退休后,该职员必须至少连续领取养老金16至17年才能拿回企业及自己缴纳的全部费用。

对养老保险划不划算的担心是否有道理呢?有关专家指出,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

养老问题专业人士也指出,任何事关利益的账目,必须要算清才能打消公众疑虑,尤其是事关养老保障的账目,对于像统筹账户部分能否设立最低领取年限的制度设计提议,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考虑,只有制度设计合理了,大家才有“多缴多得”的动力。

专家建议,完善的养老保障应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年金、基金、股票、银行储蓄、债券、房地产等金融工具或实物投资,这部分比例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不过,企业年金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也就是说,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所以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职工能享受到。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60301/126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