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种”苗 必须知道的Q和A

2013/4/22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四、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五、需加强接种的疫苗

  1岁内完成了几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后,在小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儿1。5-2岁期间需要进行加强接种,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儿4岁以后才需要加强接种。1。5-2岁期间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种的方法与基础免疫相同,4岁加强一剂脊灰糖丸,以后到6岁时在接种一次白破类毒素混合疫苗。另一种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时接种的,间隔一年的时间,则需进行加强接种一次,最好是在每年的4-5月份接种,因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季节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该疫苗在小儿6岁时还应在加强接种第二次。

  六、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在有以下情况时均不易进行预防接种:

  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kdjt/20130422/94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