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假期综合征”或为心理精神问题被诱发
国庆长假结束,近日人们回归生活的轨道,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尽管带着些许不情愿,尽管节后要连上9天班,大多数人还是能调整身心加以适应。极少数人出现“假期综合征”,一般认为是放假放松了身心不适应学习与工作压力。但是,一位广州心理医生提醒,这很可能是平时就积存的心理、精神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只不过在假期末的生活转变中爆发而已。
上班突发精神病
海珠区一名30岁的外企女职员平日工作忙碌,今年请了一个月假去澳大利亚参加亲戚的婚礼。从没出过国的她在异国尽享悠闲舒适,遍尝海鲜西点,回国后滔滔不绝地和家人讲述假期的精彩,夜里也兴奋得失眠。她上班后开始出现胡言乱语,怀疑有人跟踪自己,觉得同事们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似乎嫉妒自己有机会去澳大利亚,甚至出现了幻听,有个声音说她出国旅游是虚荣心的表现……
她的姑姑带她找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理保健门诊主治医师黄全。黄全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未发现有精神病家族史,但追溯到休假之前的半年,她所在的外企进行了人员精简,结果她的任务量暴增,连续超负荷工作半年,一直抱怨很疲劳。
“一起不爽”缓解症状
黄全认为,假期中人们充分放松,休闲旅游,一上班又重新面临老板和老师,承担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在生活转换的过程中可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做事没有冲劲。
黄全建议,这时需要调整心态,多与同事和同学沟通,就会发现出现不适的人原来不只是自己,而是大家都有同感,通过交流可缓解厌恶情绪,心态自然放松。感到严重不适的人,应警惕是否有精神和心理疾病,最好找医生做心理检查。而对于假期后严重抵触上学的学生,黄全认为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鼓起勇气面对学习,同时积极和学校老师沟通。
下一页 尖子生、“白骨精”易患“双相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