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5岁后还尿床不能寄望于自愈

2014/10/15 来源:39健康网a-A+
   儿童从3岁开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而5岁以上仍在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并持续半年以上则称之为小儿遗尿症。部分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孩子长大了,晚上尿床的习惯自然就会消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而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在夜间睡觉时还有尿床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多加注意了。

小儿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夜遗尿症的原因较多:一是精神和行为问题,如与家庭分开,父母离异或死亡,此类多为间歇性或一过性;二是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如尿路感染、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输尿管异位开口、膀胱阴道瘘、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

大多数夜遗尿症属于原发性夜遗尿症,既无器质性疾病,又无情绪问题。目前原发性夜遗尿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大部分遗尿小孩有阳性家族史,父母双亲有遗尿史者,其子代发生率为77%;(2)睡眠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大部分夜遗尿症小孩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3)昼夜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的成熟障碍,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尿渗透压降低,不能适应膀胱容量而导致遗尿。

小儿遗尿应该及时干预不能奢求自愈

部分家长对小孩子尿床并未重视,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尿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

专家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儿童尿床的问题也需要分年龄层区别对待,5岁之前的儿童遗尿行为基本不会采用药物干预,而是通过生物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到了5岁以上,孩子依然有尿床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的专病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对于夜遗尿症小孩,应强调生活指导、膀胱训练、唤醒治疗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小孩白天勿过疲劳、傍晚不宜过度兴奋要排空尿;下午3点后少喝水,睡前少喝牛奶、汤等利尿饮食及水果,晚餐中勿过食蛋白质及盐类等。应注意有无便秘,对有便秘者应予治疗。注意心理支持治疗,以鼓励为主,无遗尿时进行表扬或奖励等。家长可以为小孩准备夜间叫醒器,当小孩尿湿后,感应器就会报警(蜂鸣型或振动型),唤醒小孩排出余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其感到尿意而醒来排尿。部分小孩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baby/a/20141015/100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