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出门,路过一个小店,老板娘正守着她孩子写作业。显然孩子有个地方写错了,妈妈厉声问道:7可以分成2和几?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7可以分成2和几,回答我呀……
孩子低着头,死死盯着作业本。我猜那一刻孩子脑子里一定一片空白,整个身心都被难受、屈辱填满,他没有能量再去真正的思考问题。而这样的情形,在大量家庭中都曾上演过,也在继续上演着。
孩子的学习问题,是个常谈常新的课题。陪孩子写作业,也是常见的家庭场景。陪孩子写作业的父母,像极了监工。他们随时盯着孩子的错误,并能够敏捷地纠正孩子的错误。父母认为,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就能学会正确的内容了。事实却恰恰相反。父母不断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会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害怕。越害怕则越容易反复犯错。
其实,在没有干扰、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够自己发现并去纠正自己所犯的大多数错误。即使有一些错误孩子发现不了,比如写作业因为粗心做错了一个题目,那么也会有老师去跟孩子提醒――这远比父母插手效果好很多。
所以,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必须谨慎介入。用错方法,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可能会越来越差。
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讨好大人
一位妈妈近来为了孩子学习的事困扰。她说:
我儿子7岁,读一年级。平时表现都不错,适应能力好,开学第一个月积极竞选,被选为班长。本来是蛮好的,可是最近我有点发愁。因为他在班上连着两次小测试都出了些问题。
第一次考试,他自己感觉还不错。可是我一瞅群里老师公布的平均分,他差着十多分呢。于是他回来,我就把他的差距告诉他了。全程我都忍着没数落他。后面还是自己主动问我要去了手机,说给他老师发短信,跟老师解释是他粗心了,下次一定改正。他这么做让我挺意外的,后面劝他两句也就算过去了。可是上个星期,又一回小测验,他卷子竟然没写名字,全班就只有他一个没成绩……
这个妈妈一看就是位比较强势的妈妈。如何看出来的呢?孩子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第一反应,是向老师做解释。老师代表的,其实就是权威。孩子显然非常关注来自权威的评价。所以,他给老师发短信的解释行为,其实是种变相讨好老师的行为。而讨好背后,透露的则是孩子恐惧不被接纳的内在心理。
孩子的这种恐惧,根源则在妈妈这里。妈妈显然对孩子要求很高。孩子表现好,就欢喜,孩子表现不好,就不予以接纳。也许妈妈自认为“忍住”了脾气,可是孩子们,却都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外交家”。为了讨好大人,让父母开心,孩子不惜费力去迎合。也因此,学习这件自然而然的事被扭曲了。孩子感受不到真正的学习乐趣。一旦有一天长大了,他们不需要再讨好谁,或者父母要求过高他们无法满足,他们的人生就可能完全丧失动力,陷入沮丧、甚至绝望当中。
孩子不爱学习,也许是父母潜意识里的期待
我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她对孩子的学习盯得非常紧。她跟我聊天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我儿子上学总好像稀里糊涂的。这也怪我,给他转过两次学。我觉得他在大班的时候拼音学的不是很扎实,他老师也是这么跟我反映的。我担心他以后跟不上,所以就让他又读了一年学前班。可是还是好像跟不上一样。真的很烦啊,我每天也很累,下班回家了还得陪着他写作业。写完了还会再带他巩固学过的知识。好像他也都会,可是一去学校就糊糊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后来我直接打趣地问这位妈妈:你小时候,学习成绩肯定不太好吧?她点头称是,很快又困惑地反问:这学习不好难道还遗传不成?
遗传的并非生理方面,更多是心理上的。早有研究发现,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智商问题,而是源自他们跟“学习”的关系不好。早年原生家庭里被要求过高,或者在学习问题上挫败感过多的孩子,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以后,往往会倾向于过分看重“学习”,或者对待孩子的“学习”之事上干预过多、批评指责太多等等。这种做法背后,其实隐藏着对“学习”的敌意。父母越如此,孩子也就会越配合父母,把学习看成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
我们也常会发现,一些高知家庭,甚至父母本身就是老师,按理他们的孩子智商较高,并且有得天独厚的学习优势。可是,不少时候,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高知父母早年的“学习好”是被过度“管教”出来的。他们潜意识里对学习并无好感。他们与学习的这种“坏关系”,如果一直不被意识到,那么一定会遗传下来,在孩子身上重演。
所以,在孩子学习这个事上,可以照见父母自己的过去。如果父母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或者回避自己的焦虑,那么很可能会亲手搞砸孩子的学习。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定律:如果你想要孩子讨厌做什么事情,你只要反复跟他强调这件事有多重要就好了。用到学习上也一样,你如果想要孩子讨厌学习,那么你只要反复强调学习有多重要,成绩有多重要就好了。
所以,父母在介入孩子的学习之时,一定慎重。更聪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会如何做呢?
他们从来不盲目地给孩子报兴趣班,只是带孩子多见市面,开阔眼界,观察孩子兴趣倾向,并提供相应的探索材料予以支持。当孩子主动提出要学习某样技能,跟孩子做好沟通、约定。
对于孩子的学习,他们更看重过程。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是不是有了新发现、新创造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不是可以做到坚持、不轻易放弃,是不是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孩子表现出“细心、坚持、独立”等品质时,给以及时表扬。
在考试成绩面前,他们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不会被焦虑的情绪所控。他们不会请老师给孩子补课,也不会指责孩子,他们只会在孩子情绪不高的时候,提供接纳的怀抱,并陪孩子一起寻找问题。他们从不拿孩子的成绩和别的同学做横向比较,而是和孩子之前的成绩做纵向比较――相比起评论考试成绩,他们更重视寻找问题。
当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时,他们会积极地引导孩子想解决办法,而不是责骂和侮辱――“这么简单都不会,怎么这么笨呢?”也不会越俎代庖,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孩子。他们知道,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好时机。
“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相对于你的努力,我更在乎你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他父亲所说的话。我非常喜欢学习,最重要的是过程。至于结果,那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比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独立人格。或者可以这样说,一切凌驾于孩子的独立人格之上的学习要求,都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
当父母太过在乎孩子的成绩时,就本末倒置了。目的是好的,方法用错,最后结果只能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