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急性鼻炎 治疗鼻中隔偏曲用什么方法效果好?

2012/3/1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鼻中隔偏曲是目前常见的鼻部疾病,属于一种鼻部畸形疾病,在目前的患病率非常高,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是每位患者都必须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众多,治疗鼻中隔偏曲用什么方法效果好?是很多患者向(医院)医生咨询到的问题,对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的详细介绍。

医生指出,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临床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鼻塞、流脓鼻涕、头晕、头痛、流鼻血小知识:流鼻血,偶有头痛,鼻涕少且稀,在畴昔的十几年里,他都没有到病院做具体的查抄,都是自行采办药物服用,这类做法一点都不迷信,并且危险。一旦药物具有耳毒性,耳聋就近在咫尺了。”坦言。李师长西席虽然常常性鼻塞,鼻涕少又稀,但不是单纯的过敏性鼻炎。在鼻内镜下可以看到李师长西席的鼻中隔呈“S”形,是以,李师长西席呈现了两侧鼻腔延续性鼻塞的环境,而鼻出血、头痛都与鼻中隔偏曲有关,李师长西席就是因为侧头痛扛不住了才到病院救治。李师长西席承认,他其实不知道鼻中隔偏曲这回事,从小到年夜一直自行买药,有的时辰吃消炎药也能够减缓,是以就一直没有到病院接受医治。比来是因为鼻塞、头痛厉害,影响了工作,他才到病院救治。李师长西席说,那时选择做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时,表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忐忑不定,首要耽忧医治效果,但他很快就打消疑虑。在病院,与他同房的病友相继出院,临行前都向他暗示手术后,鼻塞改善许多,今后再来复查...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轻微,未引起以上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骨棘或矩状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则称骨嵴。

治疗鼻中隔偏曲用什么方法效果好?医生表示,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疗,目前有着多种方法,患者要想获得最好的技术治疗,就必须要及时接受正规医院的科学规范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早日从根本上彻底摆脱疾病困扰,恢复健康,预祝早日彻底康复。

鼻中隔成形术:快速无痛治疗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由于手术视野较小,畸形复杂者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现在采用的鼻中隔成形术是借助内窥镜的清晰视野,直接深入到病灶部位,准确定位,在直视下精确地将病变、突起部分液化消融或施行鼻中隔成型术,具有手术精细,病变清除彻底、可避免相邻组织的误伤等诸多优点,同时低温消融50度左右的工作温度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病人手术时无痛苦,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15至30分钟内,治疗彻底,恢复快!随治随走,无须住院!

鼻内窥镜是一种自带光源,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纤维光学设备,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小知识:鼻息肉等则应手术医治。耳鸣耳鸣2、慎服镇静安眠药:服用此类药物会引发或减轻打鼾,故需在大夫指导下服用。/jxby/鼻炎医治3、减轻体重:肥胖是梗阻型就寝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首要高危身分,减轻体重可削减呼吸暂停的产生频次,乃至基本消弭。鼻出血4、戒烟戒酒:抽烟刺激咽部发炎,引发咽部水肿狭小;酒精按捺中枢神经系统,使肌肉败坏、舌根后坠导致上气道狭小,引发或减轻打鼾。 温馨提示耳鸣持久睡觉打呼噜严首要挟生命,一旦有打呼噜的现象,切勿迟延。以上是对打呼噜的介绍,详情点击“免费在线征询”或者拨打免费征询德律风,在线大夫将为您免费提供救治指导和诊疗定见。病院...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鼻中隔偏曲进行精细的治疗,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将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安全性、可控性与功能性提高至一个新的水平,是鼻咽部位诊断与治疗的一项全新微创技术。

采用鼻内窥镜设备在治疗鼻中隔偏曲有以下的优势:自带的冷光源的亮度相当于无影灯20倍,清晰的视野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3.5mm的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数倍,鼻内窥镜下通常使用DNR等离子热敏技术治疗,这是一种利用低温(40~70℃)来进行组织消融的一种高科技的治疗手段,与传统激光微波治疗高达150℃的温度相比,极大的减轻了组织的损伤和病人的痛苦,同时,一台手术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安全、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随治随走,无须住院。

医生提醒,彻底治疗鼻中隔偏曲不复发,唯一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发现自身病情,早日选择正规医院的科学规范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彻底摆脱疾病困扰,恢复健康,预祝早日彻底康复。

小编推荐阅读:彻底治疗鼻中隔偏曲什么方法效果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disease/jxbbzc/jxzxby/20120317/55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