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发明的避孕方法

2016/7/29 来源:39健康网a-A+

养生之道网导读:当你与你的爱人享受性福的时候,有没有想激情中的你们没有做好避孕工作,对身体的伤害呢?中国的避孕方法听得比较多,有了解过外国发明的避孕方法吗?下面为您介绍外国发明的避孕方法。

一、国外发明的避孕

1、电击避孕法

专家别出心裁地研制出一种微小的电击避孕仪置入子宫,当精子通过时,它释放的低电场便将精子杀死。

2、嗅觉避孕法

瑞典和美国联袂合作制成别具一格的气雾嗅觉避孕剂,它芬芳香甜,俊男倩女在卿卿我我赏花嗅香的同时,其精子和卵子已告死亡。

3、胸罩避孕法

英国研究的一种闪光避孕胸罩,置入其中的微电子系统,可根据人体温度变化,提前预告排卵期而达到避孕目的。

4、项链避孕法

将妇女体温传给项链内微型传感器,测试月经安全期避孕,安全时亮绿灯,反之则亮红灯。

5、手表避孕法

瑞士生产的一种电子避孕表,戴上后可以显示出月经周期、排卵期、避孕安全期和怀孕危险期等情况。

6、皮下避孕法

将一个或几个装有避孕药物的胶囊埋藏于前臂皮下,每天释放出一定量的激素,直接作用于卵巢和垂体而避孕。

外国发明的避孕方法

二、不同国家的女性使用不同的避孕方法

1、中国女性--避孕药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的生育率有了极其显著的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避孕方法的全面普及,以及晚婚等因素的作用。

在避孕方法的选择上,已婚女性一般以宫内节育器为主,未婚女性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口服避孕药,因为口服避孕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

2、日本女性--避孕套

日本在避孕方面是一个比较 落后 的国家。日本政府在1999年6月才通过法律,批准避孕药使用,其间争论时间长达35年。

但据日本家庭计划医学会的数据显示,在避孕药通过批准的短短几年间,已有约1/10的家庭使用避孕药、避孕环等作为长期的避孕工具,其中,有半数的家庭仍旧采用避孕套来避孕。因此,在日本随处可买到避孕套。除避孕工具之外,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家庭用体温测量法来掌握排卵期。

此外,与生育一个孩子国家给予全部住院费用为补助相比,做一次人工流产需要10万日元(人民币7000元),不可以用医疗保险。所以日本女性极力避免意外怀孕,现在已越来越能接受宫内节育器等。

3、欧洲女性--宫内节育器

口服避孕药仍是控制生育的最普遍方式,有30%~60%的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其中,德国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平均年限为6.5年,法国为5.6年,英国为5.5年。其中,达英-35在欧洲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在欧洲国家,有5%~10%的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法国和一些北欧国家的接受率更高,达到20%。目前有大约200万名欧洲妇女使用宫内节育系统,这种缓释孕激素的宫内避孕器,是最有效的避孕器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可逆转方法之一,其使用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其他可逆性的避孕方法,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盆腔性疾病的危险。她们认为它有极高的避孕效果、使用简单且能够减少经血量。

4、北美女性--结扎

超过一半的怀孕是计划外的,原因主要为:不喜欢使用安全套、避孕方法使用不当、没有每天坚持采取避孕措施等。

在这种情况下,结扎是美国夫妇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占37%~44%)。口服避孕药也是控制生育的一种普遍方式,目前有1100万人使用(占10%~25%),其中,在15岁~44岁的女性中,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约为16%。

近几年来,皮下埋植避孕剂等技术引入美国,在给妇女提供长期、有效避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说,停用时必须由专业医生拆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等,妇女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例如不得不多次去看医生,拆除的手术时间拖得很长,造成伤痕等等。

三、男人惯用的五大避孕方法

1、节制夫妻生活 Abstinence

2、避孕套 Condoms

3、体外排精 withdrawal

4、男人结扎 Vasectomy

5、任何一种不直接接触的性行为 outercourse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们介绍的,希望看完后,能让你们了解到更多的避孕方法。


姐弟乱伦性事:我和漂亮姐姐的性爱经历姐弟乱伦性事:我和漂亮姐姐的性爱经历我和姐姐是一起玩耍,一起慢慢长大,我们手足情深,然后我们慢慢长大,对性也有了懵懂的认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漂亮的姐姐发生了不该发生性情愿,是性的欲望驱使了我们做了这种难忘的性事,下面真 ...
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_怎么预防感冒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_怎么预防感冒养生之道网感冒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怎么预防感冒、感冒吃什么好、感冒不能吃什么等与感冒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了解跟多的与感冒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感冒养生专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fk/rl/byjy/20160729/138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