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要强健:运动比单纯补钙更重要

2011/4/8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补钙保健品”层出不穷,医生给病人开具处方也常含补钙药品。靠“吃”来补钙,防止骨质疏松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因为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近年来,一些科学家们对“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去年,在我国西安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上,美国骨科专家Frost教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块质量和肌力)才是决定骨强度(如骨量及骨结构)的重要因素,即运动锻炼对增强骨质强度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观点受到许多与会中外专家的认同。

  事实也证明,单纯补钙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比如,人们发现:有的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许多钙或维生素D,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造成骨密度下降,返回地球后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有的绝经期妇女虽长期服用钙剂,但骨质疏松症仍然发生等。有关研究得出结论,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补充钙等,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我国一位有30年从事放射检查的医生,通过X线摄片观察发现,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嗜好承受重量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己跌倒后骨折的。也就是说,适当的运动锻炼使骨骼“承重”,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按理说从饮食中摄入钙质是能够基本满足人体的需求的,但中老年缺钙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有保健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现在人的活动量太小、必要的运动锻炼太少,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缺钙情况更为严重。如北医大运动医学研究所提供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远高于对照组的2.3%,这说明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中,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项试验也证明,当人在绝对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对这些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现已有医生认识到,过去要求某些病人要多卧床休息的做法,已有明显的弊端,应让他们多下床活动肢体,这既可改善病人的心情,促进身体康复,更对防止骨质疏松有益处。

  运动有助“补钙”的机理在于: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可增加骨骼支架内承重预应力,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效应。骨细胞对这种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是激活、自我增生、并促进骨细胞的分裂。同时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矿物质不断在骨架中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结构,结果有助于阻止骨质的流失,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可以使你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尤其是中老年人。承重运动包括用头、手、肘、肩、臀髋和足部去顶、推、撞、蹬较硬的承受物,如水泥柱、巨石、沙袋和墙壁等。人们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这样一些运动进行锻炼,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网球、园艺劳动等。每周做5次,运动量不宜太大,但应每次保证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两次完成也行)。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能承受体重的负荷,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或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无论你多忙,也不妨抽些时间常运动一下肢体,哪怕你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对其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此外,平时尽可能多喝牛奶、多食虾皮、海带、骨汤及豆制品等含钙较高的食品,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少抽烟和少饮酒,适当晒晒太阳,这比你每天单独服用钙剂更有效。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ady/a/20110408/36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