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四阶段 防守骨质疏松 20岁开始预防都晚了

2014/9/22 来源:医网论坛a-A+

35岁以前的女性,40岁前的男性,骨量一定要达到高值,越高越好。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踏上骨质疏松的路了。

刘忠厚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有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女性62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出现。

日本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女性40~50岁时,绝经前每年骨量只丢失0.3%~0.5%,十年丢失3%~5%,到50~60岁,绝经这十年,就会丢失20%~30%。进入老年以后每年的骨量丢失就减少了,一年丢失约1%左右,累积下来,到80岁时骨量就丢失一半。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尽管如此,但骨量流失很少有症状,自己很难发现。绝经后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偏低或者每年骨密度明显减少,要适当补充钙剂。

在绝经最初的3~5年内,要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每日摄取钙1200~1500mg。含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就是牛奶。其次,海带、深绿色蔬菜、豆类、虾皮、芝麻、杏仁等含钙量也很高。除补钙外,还应注意,骨骼组成基础是骨基质,而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一些矿物质,如果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易骨质疏松。

 60后防骨松先防摔倒

骨质疏松最严重也最常见的后果,就是骨折。

已经骨质疏松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第一就是防摔倒,然后才是维持骨量,强化骨强度。老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骨和髋骨骨折。一旦骨折,卧床休养一个月骨量就会流失10%,同时开始出现肌肉萎缩,运动能力下降,这对于骨量原本就存余不多的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有一项调查,老年人摔倒的场所约1/2是在家中;在家中摔倒的人,1/2是在自己的房间内。有些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有时打个喷嚏或端一大盆水都能骨折,就更要注意。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或乘坐颠簸的车辆时,应该用手扶住腰背,这样可以减轻脊柱和椎间盘的突然受力,预防骨折。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ady/a/20140922/100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