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江西省军区阳明宾馆餐厅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省军区有关领导正在这里为一位老红军举行隆重的百岁华诞庆典。南京军区政治部发来贺电,并派人专程来南昌为这位老红军祝寿。
这位百岁老红军就是胡定千将军。胡老18岁离开老家湖北孝感投身革命,20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和渡江等著名战役。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浴血奋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手、腿和头部多处负重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位戎马一生、在江西工作过多年的老将军,听说我要采访他时,立刻摆摆手婉言拒绝,并言词恳切地说:“我只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中普通的一员,感谢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及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回想过去,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友们。
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几经解释和请求,这位百岁老红军终于答应讲述几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在胡老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中,他的深沉从容溢于言表,他对牺牲的战友的思念与缅怀情真意切,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征途漫道志不屈 提起长征那段历史,胡老感慨万端。长征时他在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仅草地就反复走了3次,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物资储备较多,第一次过草地减员率较小。但后来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原定继续北上的决定,而命令全军挥师南下,妄图率部“打到成都吃大米”。红四方面军和原属红一方面军后来编入左路军的红五、红三十二军不得不掉头南下,再次过草地,向粮食较多的宝兴、芦山、天全一带进发。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但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的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硬是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胡老回忆说:“草地的天气,一日多变,温差特别大,如果遇上下雨,行进就更难。
过草地时,我们很多战友因为饥饿而出现浮肿,全身无力。我们一边和恶劣环境作斗争,一边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袭击。草地看上去很平静但却暗藏危险,有的战友一步不小心踩进沼泽里,先是看到半截身子,最后整个人都看不见。草地像巨蟒一样不知无情地吞没了我们多少战友啊!”
在红四方面军南下与川军的一次激战中,胡定千因腿部中弹而掉队了。可他顾不得钻心的疼痛,拄着路边捡来的一根树枝,拖着一条断腿,沿着大部队的脚印,日夜兼程,追赶部队。对于怀着坚定革命信仰的他来说,红军就是他最亲的亲人,红军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经过多日的艰难跋涉,他终于赶上了部队,像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一样,激动和兴奋让他忘记了伤痛。1937年,组织上派胡定千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他和其他一些优秀学员被选派到苏皖地区,充实当地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的干部队伍。 烈火丹心生死情 对当年和战友们在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一起工作和战斗的情景,胡老仍记忆犹新。他
告诉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地处长江水网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这个根据地,对保卫华中局,确保新四军军部和第二师师部指挥顺畅,以及支援淮北友邻地区作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