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性教育”的启示

2007/11/2 来源:长安健康网a-A+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中,性犯罪比例占70%以上,这不能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据了解,不少国家很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小抓起,不回避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比如,当问及“我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做父母的一般都能很耐心地从生理解剖知识讲起,解释男女之间的重要差异,当然包括婴儿的出生是由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所致这一“敏感”问题,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将男女性别生理差异形象而科学地告诉他们,加以区别,撩开两性两性所谓“神秘”的面纱,使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别角色。

  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少数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易性癖倾向,与小时候性别模糊和错位有很大关系。现实中最常见的例子,如有的父母喜欢女孩,于是便将男孩装扮成女孩,久而久之,孩子男性化角色开始改变,变得“娘娘腔”,举止动作女性化,甚至产生性变态心理。实际上,孩子的性心理是否成熟,与父母对孩子的性启蒙有很大关系。在瑞典,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教育”。比如,女孩子一旦发育成熟,父母便郑重其事地让孩子了解避孕用具,并告诉孩子:你已经成人了,已有生育的能力了,但你正处在学习知识阶段,还不是生育的时候,你必须正确处理好性的问题。如果你有性欲望,无法克制,必须做好安全避孕。而学校在性教育中基本上也是开放式的。因此,瑞典的未婚先孕现象极少,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性犯罪率极低。瑞典人很自豪地说他们国家的性教育很成功。

  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情与瑞典不一样,至少我们现在还不能认同瑞典对未成年孩子性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不要以为性的问题是大人的事,实际上,性的问题贯穿着人的一生。p3
笔者在采访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性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时,曾问过他这一问题。潘教授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是失败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我们不敢面对性;其次,我们性教育显得很薄弱,缺乏积极引导的“管道”,加之“谈性色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去做。当笔者问及他对自己的孩子如何进行性教育时,他的方法则是与子女坦诚对话,从不遮遮掩掩。潘教授告诉笔者,他有一个女儿已上高中,有一段时间,他发现女儿很少外出,也很少有男孩子给她打电话,就问女儿怎么回事。他解释说,应该鼓励女儿多与男孩子交往,孩子只有在两爱爱性心理才能够逐步成熟。潘教授还进一步说明,在性社会学研究中,他发现许多人恋爱或婚姻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男女交际缺乏或因性封闭产生一定程度的性心理障碍。还有,青少年性犯罪也是与性心理不成熟或封闭有很大的关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071102/5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