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异爱爱往不是洪猛兽

2007/11/30 来源:a-A+


  理性与动力
  
  如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早恋”也已成为这个时代校园流行的话题。走过那段烟雨蒙蒙的岁月,再用平和的心回望那段日子,便不想将那时的感情冠之为早恋。年少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飘渺,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它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厚重。人情感的天空是要分成一块块的,再多的亲情也不能代替友情,同样再亲密的同性朋友也只是这一层层感情中的一份。女生需要男生的自由与豁达让自己不致狭隘,男生需要女生的细腻沉静让自己不致粗俗。只要师长不大惊小怪,能正确看待,只要自己不迁强地赋予它某种形式,男孩女孩的友情并不都会影响学习,相反它是学习的动力。我和当初相处很好的男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应该感谢当时的友情,它曾促进了我们的学业,让我们互帮互助成功结束高中学业。不过,当时的我们知道友情与爱情的区别,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所以,只要自己是理性的,就可以大方地交异性朋友。  

  指导疏导
  
  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针对此,我们认为,学校应该主动指导培养学生的异爱爱力,让他们走出异爱爱误区。为此,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同异爱爱能力。我们学校老师根据生活常遇场面,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和辩论得出正确答案。这些情景包括:当你接到求爱信时怎么处理?当异性来电话约你外出怎么办?当发现异性对你有好感又送礼物怎么办?……通过开展这些活动,锻炼同学交往中应变能力,让同学分清友情和早恋界限,把握交往尺度。建立一个轻松值得信任空间。我们学校开设了心桥信箱、心理咨询室,随时随地为同学服务。再者,对待走入误区的同学,我们不大惊小怪,不采取扼制批评的做法,而是采取热情态度,拉一把,给他们走出误区的机会。如有个同学由于交友不当,曾逃学10多天,按校规应开除学籍,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与家长一起寻找他,共同做工作,帮助她解决困惑。最终,这个孩子重新返校,恢复了自信和快乐。学校是指导和疏导场所。老师忌冷嘲热讽批评,否则会事与愿违。
$SplitPage$  
  信任是前提
  
  我是一个传统的人,现已离婚,带一个17岁的女儿过日子。我的愿望是让女儿上个好大学。不曾想女儿竟背着我交男友。通过跟踪,我发现,她偷偷和男生到公园约会。我当场抓住她,并强行把她拖回家,当然也骂了那个男生。从此,她对我像敌人一样,终日不跟我说话,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情急之下,我求助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我主动与女儿倾心交谈,方才了解女儿的孤独、烦恼。同时还了解到,那个男生因为刚刚遭遇到家庭解体的变故而消沉,女儿因为同病相怜而去安慰他,他们也因此而成为谈心的朋友。如何让他们正常交往不影响学业?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我和女儿互相道歉,女儿表示今后一定不让我伤心,好好读书,但请求我放松家规,信任尊重她。我一一答应。接着我又请那个男生到家里来,真诚地道歉,共同畅谈人生、友谊、责任、前途,指出他们是好朋友但不能超越友情。好同学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有问题可以直接到家里来谈。果然,他们的来往减少了,电话里谈论的也多是学习问题。经过半年时间,女儿度过了这段感情危机期,每天快快乐乐地上学,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我的经验,走进孩子心灵,做孩子朋友,而且要讲究民主,有错就改,让孩子真正相信你,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不大惊小怪
  
  我儿子今年19岁,是市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初三时,我发现他与同班一位女同学关系不错,他们一起划船,一起到公园玩,清扫儿子的房间时,还发现有他俩的单独照片。对此,我没有大惊小怪,但我担心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儿子的初升高考试。想了很久,我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我首先表态你对女孩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是长大的表现,但同时强调这种好感不是恋爱,因为恋爱要有责任感,目前你的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等等还无能力承担责任,况且你现在是学生,是积累知识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刻,不能因小失大。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你这方面的想法,但谁能战胜自己,谁就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儿子看到信后,情绪发生明显变化,开始专注学习。于是我又乘胜追击,和儿子面谈。周六一个早晨,我与儿子一起逛公园。我说:“儿子,你已经是大人了,不仅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妈妈的朋友,朋友就应该坦诚相谈……”于是我们谈到了恋爱和婚姻,谈到了处理的方式……慢慢地,儿子想通了。由于处理得当,我的儿子现已考上一所重点高中。我认为,做母亲的如果细心观察理解孩子,孩子也会理解接受你的建议。
  
  误区
  
  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慕和相互吸引是人之常情。但由于此段时期是求学黄金时期,某些家长、老师担心少男少女幼稚、冲动,影响学业,常持反对态度,戴“有色眼镜”凭主观臆测,给孩子施加压力,用“早熟”、“早恋”来界定孩子们的这种情感需求,禁止孩子与异爱爱者向孩子发难。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易造成性心理偏差,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时还会让孩子错误认为,两爱爱低级的、丑恶的,以致相处紧张、恐惧而形成社交障碍。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帮助”,还会迫使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真的谈起恋爱,以示抗议。因而专家们指出,对青春期异性间的交往,和风细雨的正确引导--拉一把仍是友谊,劈头盖脑的冷嘲热讽--推一把就促成了恋爱。

$SplitPage$

  
  为早恋正名
  
  青春期是个体从性机能没有作用发展到性机能成熟阶段,其发展变化迅速而短暂。随着生理在激素作用下的急剧变化,孩子产生了性心理适应,即与性生理、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包括与异爱爱心理。这个时期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心理发展。随着第二性征、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少男少女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在生理、行为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于是进入心理学上的异性期,开始对异迷人,并产生思慕情结。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里,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出现向往、接近、眷恋异爱爱渴求,如喜欢一起学习,结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有的女孩子在日记中倾诉自己对身边某个男孩的爱慕之情;有的中学生追星,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形式。孩子热衷异爱爱成长中正常心理现象。这种感觉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它不是早恋。以身作则家长应对孩子的异爱爱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该怎样关注他们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青少年不仅懂得生理生殖系统的结构、发生发展,更要懂得性行为后果,学会控制自我冲动,理智地思考问题和应有的责任感。
  
  第二,以身作则地影响指导孩子的“友谊”交往,无论同性、异性,都要以尊重为前提,不可过于亲密而失控自我,保持一定距离的自尊自重才是美。
  
  第三,把握“度”,异爱爱有分寸,提倡小团体式的活动方式,鼓励孩子小团体(三五人)的娱乐体育活动,家庭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一些友谊活动,如节假日的海滨游泳、秋日登山、春季野游。这样的小团体活动可以增加与不同异性相处的适应能力,也避免感情专注一人减少早恋机会,如果需要单独相处也应规定在白天,地点选在家里或人多地方。
  
  第四,要孩子们能理智区分友谊和早恋的关系,如果发生早恋现象也不要粗暴干涉,而要和风细雨地谈心,分析指出后果,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071130/5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