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知识:青春期性教育刻不容缓

2014/12/28 来源:a-A+

近年来,女学生未婚先孕的事情频频发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发生了这样的事,学校和家长该如何面对?他们在类似事件中应该负怎样的责任?又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担忧,看来,在青少年中普及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青春除了犯罪没有不可原谅的。揭短不是为了讥笑嘲讽,年轻人需要的是帮助,需要的是社会的理性引导。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孩子从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方面巧妙地进行教育,打好青春期性失误“预防针”,包括开设性教育课程、青春期课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不再是谈“性”色变。

 性教育问题重重青少年很懵懂

1、学校不重视性教育。《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调查了近3000名学生后发现,深圳小学基本上都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大部分学生对性教育现状不满意。

2、性教育年龄“太大”。俄罗斯的科学家曾提出,性教育要从7岁开始。现在,孩子的青春期越来越早,不少没毕业的小学生都会出现月经,这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之一。因此,我国再将性教育年龄定位在初中以后,就不是十分科学了。

3、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正确,性教育教材缺乏。目前很多中学的性教育课本只有《生理卫生》,而且内容陈旧,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4、成年人回避性教育。很多父母把性教育看作“雷区”,认为孩子“自己会慢慢明白”,说早了会让他们“误入歧途”,这种心态非常普遍。

 性教育缺失病根在成人

在青少年性教育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之中,最根本的是成人群体对这个问题的回避和漠视。《北京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68%的家长认为自己对性教育的概念是一般了解,32%认为自己不了解。有一个10岁女儿的李女士对记者说:“家长不是专家,很难掌握性教育的尺度,而且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该由老师去讲。”同时,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有了性知识后,会导致他们过早进行性行为,因此,为了让他们保持纯洁,“最好什么也不讲”。

学校的情况又怎样呢?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内容,仍被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生物课的最后一个章节。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生理卫生课老师,一般都由生物、体育老师或者校医代上,甚至一讲到生殖系统,老师就跳过去不讲了。

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真正具备科学性知识的只有医生,父母、老师自己都对性知识一知半解,“又怎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青春期进行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增加,相反,孩子们通过了解更多的性知识,减少了未婚先孕以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性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青春期教育中性知识方面的内容,仍被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生物课的最后一个章节。一位初中老师说,这类课程主要是从解剖学角度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有关性心理知识的指导,在中学教育中从未涉及到。而有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小城市或乡村的中学,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往往让学生自己阅读,老师并不讲解。这其中有师资力量的问题,也有封建意识在作怪。

近几年,全国许多大城市比如北京、广州等地,都将性教育搬上了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性知识,学生们甚至有望从中学起就学习使用安全套和紧急避孕等知识。这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但这仍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

早已被心理学家证明了的―――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滞后。那么,如今的孩子们生理发育提前到什么程度?心理滞后又是怎样的状况?有资料表明:大中城市少女月经初潮多在小学五年级,有的甚至更早;少男首次遗精则多发生在初一下学期或初二上学期。

青春期性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必须坚持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项“工程”靠学校教材上那一点点内容不行;靠学校里的一个校医不行;甚至于靠一些热衷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奔波于学校之间,开讲座也不行。青春期性教育需要的是:严谨、科学、实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一整套教材;需要有配合教材的详尽、有趣味的音像制品;需要有精通这方面教学的一大批教师;当然,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国家的认可,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141228/100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