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萎缩,不再产生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就脱落,血管破裂,流出来的血,就是"月经"。月经来潮后,下丘脑、垂体所受的抑制也解除,重新活动,卵巢里又有卵泡开始发育并产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重新生长而修复创面,流血停止,月经也就干净结束。重新长好的子宫内膜不断增生,待等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而产生孕激素,一切变化周而复始。总之,所谓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直接作用下,增长在先,脱落于后,引起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调节与制约的结果。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一般在13~15岁间,可因环境、气候、生活条件、营养及全身健康状况的影响而提早或推迟。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即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称为月经周期,大多28~30天,正常范围为25~35天。正常经血呈暗红色,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偶见小凝血块。经期大多3~5天,正常范围2~7天。出血总量平均50毫升左右。行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常伴下腹坠胀、腰酸感;个别可有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或易于激动等;或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