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相当多的中老年人一旦遇上感冒不适、头昏脑胀、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小毛小病,便会自行到药房买药。
为何这么多的中老年人钟情"小病进药房"?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经验主义。有些患者认为自己上了点年纪见多识广,又多多少少掌握了点有关医学知识,再加上本人已患过这样的毛病,一旦旧病复发,就会"依样画葫芦"地自己给自己开药方,然后上药房买回相似的药品,美其名曰"自己给自己看病"。
二是图方便省事。到医院看病,要历经挂号、候诊、化验、开方、核价、交费、取药等诸多环节,常常还要长时间排队等候,不但费时,而且还费力,有的患者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而难以挂上号。而"小病进药房"则不然,省去了其中的不少环节,还省下了不少时间。
三是图经济实惠。如今到医院看病,医药费动辄上百元,多则数百甚至更多。
从表面上看,"小病进药房"现象属于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但也有其消极和不利的一面,有些中老年人所掌握的医药知识毕竟没有完整性系统性,在患了"小病"缺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去药店买药,非常自信地用药是有弊端的。殊不知,有些看上去的小毛病很可能就是大病的先兆。自己买药吃,很容易耽误治疗,弄不好会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比如药品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等,有时还会在不知不觉中适得其反而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据悉,浦东有一位刚退休不到半年的老伯伯,因为发烧流鼻涕而"跟着感觉走",自行购买了治疗感冒的系列药品,岂料感冒长时间未好,身上却开始出现红色斑疹,其家属见势不妙急忙给他停药,转入医院治疗,但却为时已晚,这位老伯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剥夺性皮炎"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