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是“农家宴”的诉求 食物中毒事件要依法查处

2011/1/20 来源:医药经济报a-A+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祟州祟阳镇发生一起由婚宴导致的较大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96人就诊、123人住院治疗的严重后果。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向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四川省卫生厅发出通知,要求依法严格对祟州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严肃查处。

  这是一起典型的"农家宴"食物中毒事件,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农家宴"缺乏严格和必要的食品卫生监管,是引发此次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农家宴"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家庭自办红白宴席的规模也愈来愈大。春节即将来临,"农家宴"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监管,确保一桌桌"农家宴"吃得安全、放心,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之成为一个必须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农家宴"的监管存在盲区,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一方面,在绝大多数农民的意识中,办"农家宴"是自家的事,几乎是谁家想办即可办,宴席的规模想办多大即办多大;另一方面,受人财物所限,县一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对点多面广的"农家宴"实施监管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厨师、服务员均来自本地农民,都未经过专业培训和体检;二是设施、设备极其简陋;三是购进食品原料均为自行采购,无进货台账及索证索票,用餐食品也不做留样,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难以追溯。

  由此可见,加强"农家宴"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随着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承接,如何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尽快扭转当前"农家宴"的混乱局面,消除其安全隐患,已是摆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加入到义务监管队伍中来,发现问题后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其次,加快制度建设。相应管理制度的缺失,是致使"农家宴"放任自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农家宴"的上报备案、行政许可、责任追究等,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家庭办宴者各自的责任、义务等。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家宴"食品加工人员管理制度,在乡镇、村组确定相对固定的人员为"农家宴"食品加工人员,对其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备案、健康检查,取得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后才可上岗。

  第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从乡村聘任一批食品安全信息员、联络员等,加入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中来,并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对其实施考核和责任追究,从而建立起一个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网络。

  此外,积极探索举办"农家宴"的新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如,可指定乡村饭店开设代办"农家宴"业务,由其为办宴的农民家庭提供餐具、加工酒席、采购食品原料,并根据对方要求,或提供就餐场所,或上门服务,而后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如此一来,一举多得:既为饭店带来了效益,又大大降低了"农家宴"的食品安全隐患,还减轻了办宴农民的劳动量,也便于监管部门对"农家宴"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10120/34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