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假冒烤鸭有多年历史
假冒北京全聚德等知名烤鸭并不是近年的事情。
据2006年9月《河北经济日报》报道,博野县质监局取缔了一个仿冒全聚德烤鸭的生产窝点,查获包装上印有“北京全聚德”字样的烤鸭300只。
6月9日,博野县质监局局长黄银生坦言,2005年之前,南邑村充斥着大量小作坊。
“德州扒鸡、道口烧鸡、北京烤鸭……哪里的名气大就冒谁的牌子,村里家家户户支口锅就做鸡和鸭子。”村民郭凤茹(化名)说,20多年来,南邑村的小作坊一直都这样。
郭凤茹从来不买这些包装烤鸭,她知道食品厂的产品充斥着劣质烤鸭。
当地出租车司机老侯的儿子在北京一家技校上学,寒假放假回家时,特意从北京带了一袋北京烤鸭。老侯一见包装就知道儿子上当了。打开后是一堆发臭的烂肉。
2003年当地采用“休克疗法”,“打掉黑窝点,托起小作坊,培育大企业”,对未达到规定生产标准的一律停产整顿,验收合格一家开工一家。 据当地媒体披露,有56家肉制品加工摊点在此次整治中倒下了。
博野县质监局食品科科长梁涛说,这批被淘汰的企业中就有很多搬离博野。博野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占领形容,那次整治,博野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博野官方称,剩下的食品厂则成为博野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据了解,年生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达3.5个亿,占全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河北省质监部门发布的2007年二季度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公告显示,博野县18家肉制品的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博野肉制品的表现优良。
但1年后,2008年,7种不合格食品被北京市食品安全办责令退出北京市场,其中就包括博野县生产的两种“北京烤鸭”。
卫生不合格因更衣室没凳子
今年1月27日,河北省政府决定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其间,要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关停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进驻企业监控一批。
鉴于“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官方随后又决定将整治行动时间延长两个月,至5月底结束。
5月,黑烤鸭事件曝光,梁涛说,该县为配合全省,还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将整个行动又延长至6月20日结束。
时而穿梭在南邑村的食品执法车已经让村民们窥探出态势的紧张。
博野县委宣传部提供的一份情况汇报显示,该县质监局和食品安全管理办组成的两支检查队已于3月初查封该村利众、华香和德宝新兴肉食制品厂的厂区设备和库存,并取缔、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梁涛说,上述三家企业主要是产品出厂检验未过关,没有对产品进行包括大肠杆菌含量检测在内的全项检验。
整治行动的重灾区是南邑村,18家左右的食品厂,全部停业整顿。不过,梁涛说,南邑村的食品厂普遍存在的问题仅是厂区卫生不达标,例如污水排放不通畅,锅灶清洗不及时。
而在生产环节,表现主要就是生产间墙面没得到及时清理,“更衣室里有柜子,但没有凳子可以坐着更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