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心理疏导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2011/11/16 来源:海南肿瘤网a-A+

  海南肿瘤网:这病还能治好吗?我是不是快要离开世上了?

  樊老师: 癌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这是目前人们的一个普遍共识。所以,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想过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研究成果指出,50%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美国总统癌症专门小组2007年度报告说: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死亡。国内外中晚期癌症患者康复的案例也不少见。最著名的一例是阿姆斯特朗,环法自行车大赛七连冠得主。在1996年10月参赛时被诊断出患了睾丸癌。癌变已经扩散到了身体内,治愈概率只有3%。但经过一年多的停赛休养,1998年2月康复,创造了环法自行车大赛七连冠的奇迹。 2003年,又连续五次夺冠。2004年,成为环法历史上首位连续六次夺冠的车手。2005年,第七次夺取七连冠,再次创造了环法历史上的奇迹。“癌症不是死亡的一种形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康复后的兰斯'阿姆斯特朗说。生活本身就包括生老病死在内。

  互联网上有一位癌症康复病人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虽然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但是,在查出患有卵巢癌晚期时,,还是忍不住泪如雨下。经历了最初的心理挣扎以后,我把自己归类到23%可以治愈的群体,手术和化疗以后,我积极地采取自救自助的办法,边调养,边工作、边生活,癌细胞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如果你总想万一我不在了、怎么办?那么,你不在的概率会逐日增高,这是一种负性的心理暗示。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11116/44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