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浓浓的雾霾严严地封锁着省会的天空,几经努力的阳光终是无法实现穿透,只得拖着渐暗的光影“挥别”西去……浓雾依旧。省气象台从早晨6时到下午15时共发布了4次不同级别的大雾预警。本报一位老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说,面对雾霾我们难道就这样无奈吗?
雾霾天数在猛增
据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新闻发言人郭迎春介绍,今年1月6日以来,我省中南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其中9日、10日较为严重。9日有65个县次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其中有8个县(市)出现强浓雾,能见度不足50米;10日早晨有94个县(市)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其中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衡水北部、邢台、邯郸东部等地有36个县(市)出现强浓雾,能见度小于50米。
岂止是这几天,省气候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持续大雾已成为秋冬季节我省灾害性天气的主角儿。除去年11月份大雾天数较常年偏少两成之外,几乎月月超常年。
郭迎春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我省每年平均雾天只有15天,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则超过15天。2004年,平均达到了20天。目前,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省的雾霾天气增长一倍左右。与历史同期相比,部分县(市)大雾连续发生日数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有部分时段持续大雾的强度在历史同期是少见的。
除了有雾,还有霾
本报的老读者向记者抱怨说,这几天雾大,可没有雾的时候,石家庄也是雾气浊浊的。
郭迎春说,雾在加重,霾也在加重。他告诉记者,在大雾天气中,夹杂着大范围的灰霾天气,灰霾天气与大雾天儿如影随形,很难说清雾与霾对大雾天气形成的贡献各占多大的比例。但郭迎春肯定地说,雾散后,许多地区的天空“虽晴不朗”,就拿省会市区来说,如果没有大风降温等天气过程出现,放眼望去,整个城市如罩在淡蓝色的烟雾中,这样的天气多是霾,那是因为空气中飘浮着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
记者查阅了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其中对霾天气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如果拿这个定义与省会的天气状况进行对比,似乎让人觉得一年365天,绝大多数都如定义所说的样子,这也与我们老读者的感受是一致的。霾甚至成了整个城市的外衣,特别是秋冬季,这样的情况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