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肥肝产业链
在等大城市的时尚餐厅里,销售着“源自法国”的鹅肥肝,尽管无从得知这些鹅肥肝的确切来源,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进口渠道,也有不少国内企业生产的鹅肥肝流入。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企业,鹅肥肝远销、等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昨日傍晚,圣罗捷公司副总经理高世峰在电话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据高世峰介绍,圣罗捷公司饲养的鹅是从法国引进的鹅种,在中国繁殖,生产方式也是法国的。
根据圣罗捷公司网站介绍,圣罗捷公司是1998年2月成立的民营企业,总投资额3700万元,注册资本780万元。整个场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目前,公司下设种鹅场、孵化厂、育雏厂、育饲厂、填饲厂、加工厂等6个分厂。
高世峰对说:“自建厂以来,销售量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他透露,圣罗捷公司去年刚完成二期扩建,年屠宰量已经达到了28万只。
此前,圣罗捷公司曾对外宣称“鹅肥肝已经出口到日本,质量和法国的一样。”但高世峰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承认,“2003年非典发生后,就停止向日本出口了,目前全部是内销。”
“目前鹅肥肝行业主要是设备落后和人力成本高。”高世峰说,“尽管人工填鹅生产的鹅肥肝个大,级别高,但成本也高。”
此前,有外国媒体称,圣罗捷(Saint Rougier)仿冒法国鹅肝酱品牌Cols Saint Sozy和Rougie。高世峰只是表示“看过外媒今年1月到公司拍的电视片”,但他并未对外媒有关圣罗捷仿冒法国鹅肝酱品牌一事作出回应。
强饲法现实与隐患
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国代表周尊国介绍,每年有8200万只鸭和70万只鹅被用于肥肝生产。
“强饲法是必需的。”周尊国告诉,在一些大型鹅肥肝生产厂,填饲一只的手工操作时间为45秒到60秒。用水泵或气泵等工业强饲法只需要2到3秒,管子长度为20厘米~30厘米,填饲从鹅或鸭生长到10周~14周开始,鸭一般填饲12天~15天,每天两次;鹅一般填饲13天~14天,每天3次。当“鹅出现目光呆滞,羽毛脱落等濒死现象时”结束填食,立刻进入屠宰环节。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鹅肥肝生产厂,强饲插管操作过程造成鹅或鸭痛苦、伤害(淤青、出血、穿孔、感染);过量强饲造成鹅的肝脂沉积症(脂肪肝),肝破裂,肝硬化等;鹅时常患有肝性脑病,因其肝的排毒功能被破坏,毒素侵入大脑使其猝死。
资料显示,1998年7月20日欧盟颁布的有关养殖动物保护的指令就明确“强饲法是非法的”;1999年6月22日欧盟颁布有关被用来制作肥鹅肝的指令第16条称,“不应允许任何能够给鸭子造成损伤、焦虑、疾病或导致不利于它们身心健康和福利的情况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所有个体笼子应在2010年12月31日前被取缔”。
“到2019年,欧盟将全面禁止鹅肥肝生产。”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院刘慧莉研究员说。
据新华社报道,在去年10月举行的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主办方出于“动物福利”的目的拒绝鹅肝酱参展。
除此之外,鹅肝与脂肪肝也常常被联系到一起。据康奈尔大学坎贝尔蔬食营养学证书课程中国领先参与人余力介绍,从组成来看,鹅肝就是鹅的脂肪肝,其营养成分50%左右是脂肪。其中含不饱和脂肪酸65%~68%,而另三分之一是饱和脂肪,食用后会增加胆固醇含量。
在余力提供的食品营养排行表中,菠菜得分7分,大豆48分,豆腐86分,而鹅肝只有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