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牛初乳致儿童性早熟的传言让市民王小姐措手不及。6月6日晚,她给小孩买了两罐牛初乳粉,第二天上班打开电脑才发现,“5岁女孩喝了牛初乳来了月经初潮”的新闻满天飞,她顿时呆了:“这么可怕,看来只有我自己把它吃了。”
一份来自儿童医院统计科的数据显示,近期每个月就诊的患儿在1000名左右,其中六成以上为性早熟患者,平均每天就有20名左右的孩子被确诊为性早熟,他(她)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期食用牛初乳。
随着新闻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再购买牛初乳,并开始了对牛初乳的声讨,牛初乳的市场前景变得暗淡。业内医生表示,牛初乳正在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并很有可能引发相关产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5岁性早熟可排除食品引起
“牛初乳能提高婴儿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日前,在的某大型超市婴幼儿奶粉专柜旁,促销小姐向记者大力推介。当记者询问会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时,她坚称“不会”。
记者登录网上商城“亚马逊”母婴用品专区发现,共有亨氏、生命阳光、百立乐、优生妈咪等30个牛初乳相关品牌在售,产品包括牛初乳粉、牛初乳配方粉、牛初乳片、牛初乳胶囊。其中,作为市场主流产品的牛初乳粉售价最高,60g/盒包装的牛初乳粉售价大多在300元以上。
在上述牛初乳品牌的产品介绍中,“特含免疫球蛋白(IgG),可抵抗病毒侵袭”成为它们的共同卖点。记者以“牛初乳 性早熟”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相关网页刷地蹦了出来。早在2009年,网上就出现了对牛初乳是否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一连串疑问,记者检索网页发现,3年来相关疑问从未中断过。
“我也碰到过几个类似病例,但像这么集中,有关部门应该进行调查。”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蒋卓勤表示,女孩和男孩正常发育的年龄分别是12岁和13岁,如果提前了1-2年,我们就将其定义为性早熟。“不过,5岁女孩就出现性早熟,一般可以排除是食品引起的,更大的可能是内分泌方面的问题。”
卫生部于今年4月18日的一纸规定,让人更加怀疑牛初乳“有问题”。卫生部表示,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出于安全考虑,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该新规将于2012年9月1日起执行,此前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牛初乳激素超标?
牛初乳,曾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如今被疑为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元凶”。地位急转直下,矛头直指激素含量超标:牛初乳中雌激素的含量被指是牛常乳的5-10倍。
有观点认为,牛初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几天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激素含量较高,而这种激素补充过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将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宝宝长期过量服用,这些激素在身体中不能自然代谢,就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所以不少孩子10岁以下就性早熟,都和吃了激素食品有关系。
来自儿科医院的临床数据也显示:“牛初乳里面含有大量雌激素,食用过量对孩子并无益处”。
“牛初乳的营养不错,但是激素确实偏高,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因素之一。”蒋卓勤表示,有些奶牛偏老,奶农为了提高产奶量,就给奶牛打激素,这些奶牛产下的奶的激素往往偏高。除此之外,导致儿童性早熟的还有环境性激素,比如儿童喜欢吃的油炸食品,用来装食品的塑料袋大多是劣质产品,激素超标;儿童看多了情节露骨的影视剧,也会导致性早熟。
面对如此局面,业界一片叫屈声。“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拿出实际的检测结果。”百立乐市场总监罗晓表示,百立乐的奶源是从新西兰原装进口的,事件出来后,对其销售有一定影响,“但是忠实消费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鹏认为,牛初乳中激素的含量同牛常乳中激素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别,将牛初乳与性早熟联系在一起是“以讹传讹”。“相同类型的激素,人乳尤其是人初乳还要高于牛常乳和牛初乳,牛初乳功能性食品中所含有的雌性激素量不足以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刘鹏说。
对于卫生部“不得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的规定,罗晓和刘鹏均称“规定被误读”,不好的一面被放大,好的方面如“允许牛初乳在食品中添加”这一点却没人提及,而这一点恰恰说明牛初乳是安全的。
真假牛初乳难辨
牛初乳是否会造成儿童性早熟的争论还在继续,而牛初乳行业的不规范现象也随之浮出水面。
牛初乳的首个行业规范于2005年出台,规范中规定牛初乳标志性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不得低于10%,这是牛初乳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统一标准。然而,一些关键性指标的缺失,使其没有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
百度百科对牛初乳的定义是“母牛产犊后3天内的乳汁”,卫生部的相关规定里提的是7天之内,而在牛初乳产品中,生产厂家给牛初乳的定义则是母牛产犊后2天、5天、7天不等的乳汁,记者咨询过不同的医生,得到的答案也各异。事实上,一杯牛奶摆在面前,让消费者分辨出它是母牛几天后产的奶,根本就是一道无解题。
“市场上所谓的牛初乳都是厂家自己命名的。”谈到这一现状,蒋卓勤显得很无奈,“不要说消费者分辨不出来,我也分辨不出来,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说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牛初乳。”
这一漏洞给了不法厂家钻空子的机会。有的牛初乳品牌大打广告说可以提高免疫力,而很有可能是母牛产犊后20、30天后的乳汁,而这样做根本不会有任何风险,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无技术可以检测出来。
而牛初乳中是否含有激素,虽早已有相应技术指标和设备,但因未纳入常规检测项目而形同虚设。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基本不用检测,没有厂家会重视牛初乳是否超标,有的为了多产奶更明目张胆地给奶牛注射激素。
面对如此现状,营养医生建议,牛初乳不是必需品,家长没有必要迷信牛初乳,买正规品牌的奶粉照样可以补充孩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