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30%老人有听力障碍

2013/3/1 来源:信息时报a-A+

  医网快讯摘要:“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老年人听力下降是因年龄的增长, 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过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远新告诉记者,耳朵衰老不可避免但可延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功能。

  “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老年人听力下降是因年龄的增长, 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过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远新告诉记者,耳朵衰老不可避免但可延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年龄是导致听力

  下降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器官必然会逐步退化,听觉器官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由于机体老化症状和个体差异原因,不同个体间组织器官退化的速度不一,一些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以及遗传(如听力损失家族史)、环境(如噪声接触史)、饮食营养、精神压力、代谢异常(如全身代谢性疾病)等因素, 均可能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年龄是决定听力下降的重要但非唯一因素。

  耳朵衰老不可避免但可延缓

  “一般来说,老年性耳聋是指60岁以上的人群,但也有到70岁听力还是很好,这就跟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赵医师表示,听力衰老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平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延缓听力衰老,甚至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的听力状态。

  那么如何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呢?赵医师讲了几点,教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爱耳护耳。

  医生支招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可延缓听力下降

  首先,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赵医师表示,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可使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发生。

  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另外,老年人应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因此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对于习惯听收音机的老年人,赵医师提醒大家,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引起听觉疲劳,还可以配合耳朵按摩,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最后,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

京将试水老人“医养结合” 下月出扶持政策

爱耳日:每年3万儿童因药致聋重在早期防治

乐观老人患疼痛性休克 催眠后成功完成眼疾手术

韩国从农村到城市发展 老人留守农村自杀率番四倍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30301/91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