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昨日启动。在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中,人们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天天健康》版今起将刊登系列报道,请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专家就有关食品安全知识进行答疑释惑。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改善食品的品质,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以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然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西瓜膨大剂、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很多认识误区。
误区1
非法添加物等于食品添加剂
深圳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黄薇指出,当前,公众把很多非法添加物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例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其实这些物质都不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来漂白粉丝,用工业石蜡来给水果上光,这都是国家禁止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对人体健康肯定有危害。
那些非食用的物质,无论在食品中加多少,都是违法行为。食品添加剂则不同,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就是合法的。比如说,在糖果中加入国家许可的食用色素,只要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不超标就不违法。除非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发现它有新的毒性反应,才由专家委员会提出修订,或将其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删除。所以说,非法添加物绝不等同于食品添加剂。
误区1 不含添加剂的食品才是优质食品
黄薇告诉记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食品包装上标示:“本品不含有防腐剂”。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宣传的手段罢了。它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了解,让人们误解只有这个品牌不含某种添加剂,其他品牌就含有。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只会更不安全。如方便面,经油炸后在空气中放十来天就会被氧化发生酸败并产生哈喇味,而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酸败现象。为什么?因为其中添加有抗氧化剂。目前市面上食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保质期长,这些都得益于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如酱油,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在高温潮湿的夏天两天之内就会长霉菌;如花生、肉类食品,如不使用防腐剂,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和肉毒杆菌毒素,前者可以致癌,后者可以致死,给市民带来生命危险,其危害大于防腐剂的千倍。
所有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加工业。”黄薇指出,这是业界的共识。消费者追求更好、更多变的口感就必须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根据食品生产加工工艺的需要,在确保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的前提下,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只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例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的食品,但很多人又特别喜欢甜味,很多食品在加工中,常把甜味剂加入到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中,既无害又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还有最常见的防腐剂,可以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增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营养强化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含量等。这些例子都说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必要性。
黄薇表示,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出在滥用、错用和违法使用上。如超标使用添加剂,或者是用国家不允许的非法添加物加到食品里,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不能滥用食品添加剂,一旦滥用,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这也是造成目前食品添加剂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