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控水”法引争议 专家称已落后30年

2013/7/12 来源:武汉晚报a-A+

  医网快讯摘要:前天,“全国卫生12320”官博发出一篇”孩子溺水急救方法“博文,称“如呼吸心跳都有,可控水。 没想到,这则科普引来诸多批评,有认证医生留言,“这是30多年前的说法!”

  “头朝下排水、背在背上跳、放在牛背上颠簸”都错了?

  急诊专家PK“全国卫生12320”

  指其溺水急救法落后30年

  前天,“全国卫生12320”官博发出一篇”孩子溺水急救方法“博文,称“如呼吸心跳都有,可控水,即将其置于自己屈膝的腿上,让其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

  没想到,这则科普引来诸多批评,有认证医生留言,“这是30多年前的说法!”

  “控水”引急诊医生争议

  12320是原卫生部2005年底启用的卫生公益热线,目前12320电话已在全国26个省份(包括湖北)开通,主要受理公众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法规咨询,公共卫生投诉举报,寻医问药咨询等;新浪认证的“全国卫生12320”官博致力于发布公众关注的热点健康信息和卫生政策信息。7月9日,“全国卫生12320”发表一篇科普博文称,孩子溺水后,急救步骤中需控水。

  这则微博引起了网友“急诊夜鹰”的注意,其简介为,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急诊夜鹰”转发该微博并留言,“权威网站官方网站,既不权威也不官方”。微博认证医生“急诊医生贾大成”应和:“控水是30多年前的说法。”此后多位认证医生、官博均留言认为控水法不可取。

  随后,12320官博删除这条微博,但前天下午发布的修改版,却依然提出控水是溺水的急救方法。

  一边是官博,一边是认证大V医生,溺水急救到底该不该控水?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武汉知名急救公益培训组织“救护之翼”发起人卢章洪昨天说,控水就是将误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研究发现,溺水后气道关闭,肺部不会大量积水,呛入的水主要进入胃部,但这并不影响呼吸;而肺部的少量积水,会快速进入循环,被人体吸收。

  “急诊夜鹰”警告,控水可能造成胃内容物返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对此,卢章洪也表示认同,他说,溺水急救分三级。第一级,如溺水者神志清醒,保暖即可;第二级,如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应保暖并侧卧,以防误吸,拨打120后,从旁守护即可;第三级,如无反应、呼吸,则应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

  对于控水法的否定也意味着一些民间做法的错误,如农村流行的将溺水孩子背在背上跳,放在牛背上颠簸等。

  不再强求“人工呼吸”

  不单溺水急救方法有变化,心肺复苏也有更新,遗憾的是,部分官方机构尚不了解。昨天,一名网友询问“急诊夜鹰”,为何它公布的急救顺序,跟自己从红十字会学回来的不同?

  “急诊夜鹰”公布心肺复苏顺序是CAB:C是胸外按压、A是开放气道、B是人工呼吸,而网友表示,去年10月在红十字会学回的顺序是ABC,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压之前。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鹏说,根据最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已将过去的ABC,调整为CAB,而且允许非专业人员只做胸外按压。

  范学鹏认为,这项修改是一个进步。此前,人工呼吸让不少有心救人的市民心生疑虑。晕倒的病人往往会呕吐,嘴部污浊;有救人者担心“亲密接触”传染上疾病;如果是对异性做人工呼吸会觉得不好意思;也有担心掌握不好人工呼吸技巧的。

  卢章洪说,人工呼吸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吹气时气力要平缓,两人嘴巴要包紧,还要捏住病人鼻子,防止漏气,否则很难把胸廓吹起来,“做得不好,不光无效,还会浪费时间。”相比之下,胸外按压简单易上手。

  范学鹏说,单纯胸外按压,急救效果可能会差一点,但该动作一样能救命。开放气道即仰头抬颏,通俗地说,将头往后仰,情急之下,侧卧也有效。

  目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超过50万例,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导致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病人不足1%,绝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医生们寄望,撤销这道门槛后,市民急救的态度可能会更积极,更多的人会因几个简单的动作得救。

  淹溺的危害不容忽视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干性淹溺是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湿性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

  淹溺急救要争分夺秒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淹溺,都会引起全身缺氧,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有资料显示,脑缺氧10秒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缺氧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脑缺氧6—9分钟死亡率达65%。因此,溺水早期现场抢救必须快速、有效、分秒必争,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复苏、早治疗。

  溺水现场正确急救技巧

  (1)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刻呼叫120与当地救难人员协助救援。

  (2)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出手救援(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竿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3)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判断溺水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如果均正常,可视情况帮助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如果意识丧失、生命体征存在时,应立刻清除口腔异物,包括取下假牙,将其舌头拉出,以保持呼吸通畅。

  (4)以往认为急救应当先控水,但实践证明,先控水可能使溺水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只要气道通畅,就可以直接做心肺复苏,这样的效果要比先控水好很多。如果溺水者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婴幼儿用食、中两指或两拇指重叠下压,儿童可用一手掌根压),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儿童1—8岁、婴儿1—2cm),然后松手腕(手掌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10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如果单人施行抢救,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30∶2,双人按15∶2比例进行。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心肺复苏至少要坚持做30分钟以上。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推荐阅读:

心肺复苏急救:挽一条命至少得重压27...

药房卖奶粉惹争议 怕“医药不分”

七部委出台政策“禁私自收养弃婴”引起...

七部委出台政策“禁私自收养弃婴”引争...

男子疑因电鱼将自己电晕 溺水而亡

山寨急救车戳破公共医疗架构漏洞

男童偷吃20片“神药”昏迷 送医急救...

艾滋病检测实名制 患者隐私保护问题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30712/96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