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今年7月,北京、深圳等地接连发生多起精神病人持刀伤人事件,致使多人死亡。如何避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公布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要求实行发病报告制度。
卫计委表示,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保护公共安全。
《办法》制定过程中曾多次召开论证会
今年7月,北京、深圳等地接连发生多起精神病人持刀伤人事件,致使多人死亡。如何避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今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官网上公布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办法》明确,发病报告的范围为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涉及的疾病种类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
之所以实行发病报告,卫计委解释称,一方面此类精神障碍患者病情严重,尤其在急性发病期需要尽快尽早进行救治,否则有可能危害个人及他人。同时,还有助于卫生、民政、残联及社区治安管理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对患者进行救治、帮扶和管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患者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保护公共安全。
卫计委表示,《办法》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相关部委意见,书面征求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意见。
患者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
《办法》明确,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严重精神障碍发病信息是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责任报告单位,精神科执业医师则是责任报告人。执业医师在首次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后,应将患者信息及时报告相应科室,相应科室须指定专人进行信息录入或报送。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及出院,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确诊或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相关信息书面报送到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办法》规定,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15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通知患者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照《精神卫生法》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列入医疗机构考核范围,组织对本地区发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根据早前的官方数据,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约有1600万,建立电子档案的仅有300多万。也就是说,约有八成左右的重性精神病人未纳入规范的日常管理。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勇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缺乏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因此难以完成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指导用药等工作,这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