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移动互联网医患互动平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地的十五家三甲医院将对1500个病人家庭免费进行糖尿病家庭化管理指导,以降低家族聚集发病的风险。
七成五糖友 存在家庭聚集现象
广州退休老人陈姨的父亲、姐姐都是糖尿病患者,父亲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的糖尿病足,三个月后不幸去世。几年前,陈姨餐后血糖突然超标,加上患有高血压,令她时刻忧心会重复家人的不幸。记者获悉,像陈姨这样的“一人得病、家人高危”的情况在糖友中并不罕见。我国学者曾对550个糖尿病家族进行调查,发现除了原来的患者外,又有14%的人患有糖尿病,或者出现糖耐量减退,进入糖尿病前期。
“有的调查显示,7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家庭聚集的现象。”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表示,有些糖尿病家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代有糖友。对他们来说,家庭化疾病管理、互相关爱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促进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和医院是治疗的“黄金两点”
翁建平指出,家庭和医院是糖尿病治疗的“黄金两点”,尤其是居家管理的意义更为重大,有助于控制慢性并发症和减少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
具体来说,I型糖尿病患者和II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的家庭化管理有所不同。II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除了饮食运动等生活管理外,还要定时遵医嘱服药。而I型糖尿病往往从小发病,需要定期打胰岛素,父母必须长期做好居家护理工作,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广东有一千万名糖尿病人,但根据原省卫生厅的统计,到2010年全省仅有1100名糖尿病专科医生。”中山三院医务科科长姚麟指出,不能只靠专家来管理病人,而必须发挥家庭成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