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长病历”背后是患者知情权太少

2011/2/16 来源:信息时报a-A+

    五 羊茶馆

    病历这东西,那是相当的麻烦。以前没电子病历的时候,病历一概写得龙飞凤舞,医生们好像都是草圣的嫡传弟子。看不懂之外,还总让人怀疑这是在有意坑病人。后来有了电子病历,还是麻烦,比如说一名妇产科医生在网上抱怨说,她每天60%的上班时间都在写病历。着名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的一次专项调查也显示:现在医生写病历占用的上班时间普遍高于50%。

    写病历除了太耗时间之外,电子病历还经常闹出笑话。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心胸外科的教授说,有了电子病历后,写病历其实很多时候变成了Ctrl+C(复制)和Ctrl+V(粘贴)。于是女病人有了“前列腺增生”,男病人则有了“月经失调”。

    回过头来看,手写病历之所以总是写成天书,恐怕跟写病历占用时间太多有关。医生们很痛苦,都说写病历累得要死,唯一的办法就是熬成主治医生,这样就能不用写病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呼吁精简病历,让医生能腾出更多的时候来望闻问切。但问题是,医生腾出来的时间,是不是都会用在与病人交流之上,还是个很大的问号。

    有人拿法国医生写病历平均不超过3分钟来举例,但请不要忘了,人家的病历上有医生的姓名、电话以及电子邮件。这也就是说,在人家那里,患者能随时与医生进行交流。而在美国,医生拟定的治疗计划,是要详细解释并得到患者同意的。但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惯常的就医经历是: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总是惜字如金,不要说诊疗方案要征求你意见了,经常是几分钟的流水式看病之后,你往往连给你看病的医生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怎么交流呢?只能靠机械的病历。对于患者,这是白纸黑字的诊疗证据,一旦有了纠纷,好歹手里还有点东西;对医生来说,写病历也是最简单省事的沟通方式——患者要想多知道些东西,看病历吧,上面都写着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病历这东西之所以在我们这里这么麻烦,不光是它过多占用了医生的时间,更因为医患之间沟通机制很不完善。大家都知道,医患之间,信息优势毫无疑问在“医”这一边,所以沟通机制的完善,出发点应该是尽量弥补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患者知情权的最大化。但正如大家所知,现在一旦出了医患纠纷,患者家属要复制个病历,往往都难如上青天,还谈什么患者知情权呢?

    繁杂的病历,很有点像那些冗长的会议——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对头,但却没办法停下来。问题当然要解决,但单纯地精简病历,却不是什么好主意。可以说,破除病历困局是个系统工程,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帮助患者实现完全的知情权,是这个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到那个时候,即便偶有医生心情大好愿意多写一点病历给患者看,恐怕都会被患者认为是吃饱了撑的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kdjt/20110216/34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