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药理事会去年接获173起针对223名医生的公众投诉,是十年来投诉医生个案最多的一年,比前年多出13%。
医理会前年接到153起投诉,2010年则接到152起投诉。虽然投诉个案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本地医生人数也在增加,因此去年的投诉比率保持不变,维持在每1000名医生中有15个投诉个案。
截至去年底,本地共有1万零669名医生,相比2011年的1万零57名医生,增加了6%。2003年,每1000名医生中有10.5个投诉个案。这个比率在2008年增加至16.2人,不过在2011年下降至15人。
在去年接获的投诉中,有七起涉及医生被法庭定罪,而直接交由纪律审裁庭(Disciplinary Tribunal)惩办。
医生出现专业疏忽及无法达到职务要求投诉比率最高
至于投诉的原因,有关医生出现专业疏忽及无法达到职务要求的投诉比率最高,占44起。其次是有关态度及沟通问题的投诉,共有21起。15起投诉则与医生过度或不适当地开药有关;另12起与医生过度或不适当地为病人进行治疗有关。
包括2010年及2011年沿袭下来的投诉案例,医理会去年共处理321起公众投诉。其中,16起接到医理会警告信、37起接到劝告信、67起被撤销无须进入正式调查阶段,也不会展延至今年。
在医理会的常年报告书中,医理会会长陈思杰教授表示,医理会在处理投诉案例上持续取得进展,虽然去年接获的公众投诉有所增加,但相比2011年的情况,审结案例比率有所提高。
他指出,为确保纪律处分的程序更透明,纪律委员会自2011年起就开始公布判决理由。投诉调查委员会成员的名字,也会让被投诉的医生及投诉者知道。
在医药理事会担任理事、但以个人身份发表意见的陈志超医生指出,随着人们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权益,可能造成投诉个案在过去几年的增加。
他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约九成个案都能在投诉调查委员会处理期间就获得解决,不至于严重到交给较高层面的纪律委员会去解决。因此不能妄下定论地说医生不比早年专业或有道德。”
他也指出,医药理事会的听证及纪律程序比起以前都更透明,这体现在案件下判后公布判词及投诉调查委员会成员名字,就连年报里的已处理个案也都比以前披露得更加详细。
医理会前年接到153起投诉,2010年则接到152起投诉。虽然投诉个案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本地医生人数也在增加,因此去年的投诉比率保持不变,维持在每1000名医生中有15个投诉个案。在去年接获的投诉中,有七起涉及医生被法庭定罪,而直接交由纪律审裁庭惩办。
推荐阅读: